
港燈今日(13日)宣布,在香港海洋公園「大熊貓之旅」引入全港首套「低壓柔性互聯系統」,構建交流與直流電混合的微電網,提升配電系統可靠性。港燈計劃將此技術推廣至港島區商業樓宇,推動香港成為更智慧應用能源的城市。
港燈董事總經理鄭祖瀛、香港海洋公園行政總裁黃嗣輝,機電工程署署長潘國英和一眾嘉賓,今日出席「低壓柔性互聯系統」投運儀式, 標誌本地配電技術邁向智慧化和高效化的新里程。



港燈供電可靠度達99.9999% 再推技術升級
潘國英致辭時表示,署方一直推動業界創新科技發展,樂見港燈為「低壓柔性互聯系統」的應用作出研究,期望未來能引入更多創新科技,提升供電安全及可靠性。
鄭祖瀛指出,港燈供電可靠度維持世界級水平,去年更達逾99.9999%,每名客戶非計劃停電時間平均少於30秒。港燈近年不斷推動在本地電力行業創新,提升電網韌性與可靠性。透過與國家電網南瑞集團(國網南瑞)深化技術合作,找到新方法將供電系統的韌性再加強。他亦感謝海洋公園及國網南瑞團隊的合作,讓系統順利投運。
優化大熊貓照護及遊客體驗
黃嗣輝表示,海洋公園作為世界級保育中心,對供電穩定性要求極高。新系統不僅提升「大熊貓之旅」的電力可靠性,亦為大熊貓及小熊貓提供更佳照護環境和遊客體驗,尤其對即將於後天(15日)迎來一歲生日的港產大熊貓「加加」與「得得」更具意義。
國網南瑞副總經理劉昊指出,此技術是香港邁向碳中和的新座標,未來將與港燈及各界合作,推動低壓柔性直流技術更廣泛應用,將香港打造成低碳智慧城市的樣板。
系統提升容量與靈活性
「低壓柔性互聯系統」的核心理念,是在現有的低壓交流電纜網絡中, 透過直流電將多個低壓配電設備互相連接,構建一個可同時容納交流和直流電 混合的微電網。一旦電力供應出現異常,系統可以快速切換供電來源,減少對用戶的影響。
系統有不少好處。除可以把在系統內的設備聯合連接起來,互相支援, 亦可以在有需要時互相代替,加強靈活性。此外系統透過使用直流技術,將原有低壓電纜的傳輸容量增加至原來的 2.5 倍,達到 700 千伏安。日後一旦不幸遇上極端或突發情況影響電力供應,「低壓柔性互聯系統」能夠提供充足的後備電力供應,保障整體運作穩定。
為適應香港環境,港燈與國網南瑞改良設計,在環境空間的限制和需要保留維修通道的情況下,大幅提升安裝供電櫃的靈活性。系統無需更換現有設備或進行挖掘工程,降低成本之餘,亦減少對園區運作及遊客的干擾。
港燈計劃將系統推廣至港島部分商業大廈,應對電力需求增長,並研究整合可再生能源,進一步提升配電網絡穩定性,支持香港邁向環保及智慧能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