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鬼節」,為三藩市華埠帶來藝術與文化盛宴。由中華文化中心(CCC)主辦的「華埠鬼節2025:破魅而生」系列活動,8月8日晚在舊呂宋巷41號舉行藝術展覽與對話《餘燼》(Ember)揭開序幕,結合音樂、藝術、巡遊與祭祀儀式,延續「紀念」與「抵抗」的文化精神。
農曆七月十五為「鬼門關大開」之日,遊魂野鬼重返人間尋慰,人們以食物、火焰和表演祭祀,祈願孤魂安息。道教稱之「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節」,數百年來為華人社群重要傳統,不僅是對先民的慰藉,更是悼念遷徙途中逝去與被遺忘的人。
CCC策展人梁凱瑤指出,移民族群長期被視作異鄉人,當今社會仇視移民的氛圍再度升溫,「鬼魂披上新的面孔」。今年活動希望透過傳統與當代藝術,重拾「鬼節」的原初精神——紀念、抵抗與淨化。自2023年起,華埠「鬼節」吸引成千上萬參與者,規模全國獨有。
執行總監梁凱欣表示,2025年鬼節將創新高度,並為CCC六十周年慶祝揭幕,向長年以藝術與行動推動社會正義的機構致敬。
是次《餘燼》展覽為「CCC設計商店夜間系列」,由藝術到家(香港)策劃,展出香港藝術家劉學成、鄧國騫及鄭怡敏的作品,探討「火」「光」在禁忌、祭祀與跨界溝通中的象徵。開幕當晚包括短片《鄧爺爺》放映、撕紙拼貼工作坊及社區鬼故事收集,與觀眾互動交流。
展覽亦回應三藩市禁止戶外焚燒祭品的現實,以藝術形式重現「火」「光」元素,嘗試填補傳統儀式缺失,連接兩個世界。
鬼節壓軸活動將於8月23日舉行,包括下午4時於都板街出發的大士王巡遊,以及花園角公園的主舞臺表演,免費向公眾開放,適合一家大小參與,共同在熱鬧與莊嚴間體驗跨文化的節日魅力。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