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港味在英倫

聽過好幾位中廚大師傅說,考一個廚師的水平,請他炒一碟乾炒牛河來看看。原來乾炒牛河不易做得好,不只要色香味須俱全,還要看河粉推得夠不夠散,用油有沒有節制,拿捏\u71f6香的程度……於是我想知道一家中式食肆的水準,亦叫一碟乾炒牛河。

對上一次到英倫已是十五年前,雖說中式菜館已不少,但當年吃過幾間都不敢恭維,而且幾乎每家的小炒調味都傾向甜。今次在伯明翰、曼徹斯特、索頓、倫敦,都有上中式館子飲茶吃點心,炒一兩碟粉麵飯,或叫一兩道小菜,其中兩間都特意叫乾炒牛河。

地頭蟲帶路,出乎意料,此行在不同店子吃過的港式點心都不差,可以說與在港吃的無異。移居的港人說,這幾年各行各業移居來的怎少得點心師傅。又奇怪了,上世紀香港前途談判前後,以至一九八九年後也有移民潮,為甚麼當年在美加和歐洲,甚少吃到具水準的點心和中菜?有人猜測那個年代的師傅大都上了年紀,隨子女移民,過到彼邦便索性退休,即使肯做也因合適食材匱乏,難做出在港時的水準。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甚麼食材都找得到,而這幾年英國已批出二十多萬BNO簽證,散居到多個城市的港人大部分是當打之年,一來現實上需要搵食養家,有做點心港式飲食經驗的不愁冇工做;二來搵食醫肚的港人也多了,市場有需求,港式茶餐廳和港味菜館也多了,有需求有競爭必然有進步。

到曼城那天,舊同學帶路去一家名為「家」的中餐廳,一進門便有侍應認得我,這家店的人看來對香港的情況有點熟悉,叫了紅米腸粉、酥炸雲吞、山竹牛肉、鮮竹卷,水準都不俗,大家說不如多炒一碟粉麵,就提議來碟乾炒牛河。此店有說廣東話有說普通話的員工,但不知掌廚的是港人抑或外省人,但一碟乾炒牛河送來,雖然頗多芽菜仔,但火候掌握得很好,芽菜仔沒有出水,河粉不濕也不膩,牛肉也靚,是尚佳之作,絕對不輸香港很多店子的出品。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