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高額關稅持續發酵,洛杉磯物流業面臨嚴峻挑戰,讓不少業者被迫調整策略、突破困境。有華人業者加速佈局東南亞市場,試圖在危機中尋找新出路。
北美華人卡車運輸協會會長關逾指出,洛杉磯作為美中貿易鏈的重要節點,港口貨量驟降對物流從業者造成直接打擊。物流倉儲業的貨存量下降近半,部分企業已擱置擴張計劃,轉而裁員、縮減倉儲面積以節省成本。
最新統計數據指,中國對美出口在今年5月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減43%,等同約150億美元的銷售量消失,同期中國對東協出口則逆勢上漲15%,供應鏈正快速轉往東南亞地區。其中透過越南轉運的貨量大幅增加,業者被迫改走「繞道東南亞」的策略以避開美國加徵關稅。
美國天馬物流集團創始人羅豪(Steven Luo)表示,關稅戰導致美中業務大幅縮減,市場前景不明朗,目前只能「靜觀其變」,而非盲目擴張。為降低風險,天馬物流正積極拓展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市場,建立新的業務網絡,應對全球供應鏈的劇烈變革。業界普遍預期,在全球供應鏈重整中,東南亞將逐步成為「China plus One」策略的核心去向。
羅豪尤其看好越南的發展潛力,指出越南憑藉年輕勞動力、自由貿易協定及穩定的投資環境,正成為全球供應鏈轉移的熱門目的地,認為該國未來在區域供應鏈中的地位將更加關鍵。天馬物流已與越南當地企業合作,探索跨境電商物流、倉儲管理等新業務模式。5月,美國曾短暫將對華關稅從145%降至30%,導致港口訂艙量激增,但8月新一輪關稅生效後,業者再度陷入觀望。許多零售商正加速將生產轉移至東南亞,但短期內仍無法完全替代中國產能。
這場關稅風暴不僅衝擊物流業,更重塑全球供應鏈格局,羅豪坦言,物流業者只有加速多元布局、避開單一市場風險,才能尋找新的生機。但這種跨國拓展並非沒有挑戰,如東南亞基礎建設不完善、地緣政治風險甚或本地法規與關稅改變,都可能增加經營難度。本報記者周重佑洛杉磯報道

北美華人卡車運輸協會會長關逾、天馬物流集團創始人羅豪(左)。記者周重佑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