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te of Asia峰會圓滿閉幕 引領北美亞洲餐飲新風潮

本報記者陸新洛杉磯報道

為期兩天的2025 Taste of Asia 北美亞洲餐飲食品行業峰會,4日在安那罕會展中心加州餐飲展順利落幕。本屆峰會由北美亞洲餐飲與酒店行業協會(NAAFIA)主辦,聚焦亞洲餐飲品牌在北美市場的成長機遇與挑戰,成為加州餐飲展最受矚目的亮點之一。

作為展會官方亞洲合作夥伴,Taste of Asia 以「資本路徑、盈利模型、文化破圈」三大核心議題,展開一系列高密度、高品質的分享與討論,吸引眾多來自產業、學界與投資界的專業人士踴躍參與。

北美亞洲餐飲食品行業峰會論壇會場。記者陸新攝

會議期間,由NAAFIA創辦人Amy Duan重磅發表《2025北美亞洲餐飲白皮書》,深入剖析亞餐在北美的消費趨勢、技術應用與資本格局,引發業界熱烈討論。峰會第二日議程進一步聚焦資本力量與營運模式。UNLV酒店管理學院教授Cervantes Lee點出,穩健的連鎖體系是吸引資本關注的關鍵。許留山美國區CEO Michael Yang則分享品牌如何在傳承與創新之間取得平衡,成功推進在美市場擴張。

在論壇環節,Essent資本、宏章資本與ifly.vc多位創投專家就餐飲品牌從單店擴展至連鎖的融資策略、團隊本地化與供應鏈掌控力等關鍵因素展開深入探討,為初創品牌提供實戰指引。

當日,餐飲經營模式亦為重要看點。IOC設計公司CEO Iva Chen 以高流量場景下的機場餐飲連鎖為例,解析如何高效複製品牌與文化;而West Coast Pickleball 則帶來將運動與餐飲融合的創新實例,展現業態突破的新思路。Shin Starr產品長與UNLV教授現場展示全自動智能餐車系統,預示未來無人化、高效率的營運方向。

在品牌營銷方面,AC Marketing創辦人Henry Xiao 強調亞洲品牌需跳脫「族裔市場」思維,透過文化共鳴與社區參與進軍主流市場。他提出,成功的多元文化行銷在於深度理解當地文化語境,從情感出發建立品牌親和力,贏得廣泛認同。

活動尾聲,知名品牌創辦人李劍深入剖析「極致單店」盈利邏輯,強調通過精細化管理與高翻台率等策略,中小型餐廳同樣具備超越行業平均的利潤空間。隨後,EZ資本與WeFood資本代表則從資方角度剖析投資邏輯,強調驗證過的盈利模型與可複製性是未來亞餐融資的關鍵。

南加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