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智元等備戰機器人大會 豪森智能年內三度漲停

8月8日,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啟幕。據悉,此次大會將有100餘款新品首發亮相,數量是去年的近2倍。

萬聯證券指出,特斯拉、Figure AI等科技巨頭在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持續投入,可望驅動產業迭代加速並不斷突破,人形機器人量產及大規模應用迎來曙光,商業化落地可期。

在此背景下,大連豪森智能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豪森智能」,688529.SH)的動態備受關注。7月以來,豪森智能在投資者互動平台最新回應稱,該公司計劃參與202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專題論壇,由智能研究院院長出席交流,展示人形機器人佈局成果。

8月5日,公司回答投資人互動提問時表示,目前,其與宇樹科技尚未開展合作,但已與智元機器人、樂聚機器人、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等多家國內頭部機器人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在固態電池領域,公司已持續研發儲備相關設備技術,具備模組PACK量產線的技術與交付能力。

 

8月6日,人形機器人概念持續活躍,豪森智能以21.40元開盤,盤中震盪拉升,上午10:22封住20.02%漲停至24.58元,成交額4.27億元,換手率10.86%,總市值41.34億元。 8月四個交易日累計漲幅23.27%,創下今年月漲幅新高。

近期,豪森智能的股價表現強勁,在人形機器人板塊表現突出。

7月9日午後,該股在14:24至14:27的3分鐘內直線拉升至「20CM」漲停;7月8日至10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內,股價累計飆升30.72%。從年初至今,該股上漲達56.66%,大幅跑贏同期人形機器人ETF約20%的漲幅。

資料顯示,豪森智能成立於2002年,註冊地為遼寧省大連市,是一家智慧生產線和智慧型設備整合供應商,主要業務聚焦汽車產業,涵蓋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領域。主要產品包括動力鋰電池智慧生產線、新能源汽車驅動馬達智慧生產線、混合動力總成智慧組裝線、氫燃料電池智慧、引擎智慧組裝線、變速箱智慧裝配線等,同時佈局人形機器人等具身智慧設備業務。

從歷史股價來看,豪森智能於2020年11月9日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每股20.20元。隨後公司股價持續走下行趨勢,直到2024年9月底開始反彈。

人形機器人佈局提速

根據公司公告揭露,2024年8月,本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豪森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註冊資本3000萬元,重點發展人形機器人整合、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軟硬體產品在公司主營智慧產線領域的研發、設計與銷售,同時拓展人形機器人及AMR生產設備及測試設備的研發、生產設備及測試

《星島環球網》記者梳理公司公告發現,今年以來,豪森智能的投資者關係活動高達12次,其中,2月2次,3月3次,4月1次,5到7月均為2次,頻頻釋放佈局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向好信息。

活動類別包括特定對象研究、現場參觀、分析師會議、券商策略會交流、業績說明會等,接待共14家次機構,其中包括華福、浙商、東北、國泰君安、中信等7家證券公司,也涵蓋吉林省盛鑫、北京誠暘、巡航、江海創投等7家投資諮詢資產管理機構。

近4次活動均接待來訪機構參觀了公司的人形機器人智慧製造創新中心,並重點回應投資者密切關注的公司人形機器人業務相關問題。

公司聲稱,在該領域已具備數據與場景優勢、技術累積充分、產業鏈資源豐富三大優勢。

對於機器人子公司的機器人產品,根據6月18日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公司強調,其「人形機器人」並非局限於雙足形態,而是具備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的智能能力,輪式機器人、機器狗、協作機器人等均屬於其定義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範疇。

公司在汽車核心零件生產組裝領域有20餘年經驗,累積的大量製程資料可為機器人提供預訓練支持,且建有汽車核心零件製程驗證實驗室和數位化互動實驗室,滿足人形機器人在檢測、組裝等全場景的應用開發需求。

7月2日,豪森智能發布的投資人關係活動紀錄表顯示,公司正與智元機器人、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等國內頭部企業合作開發專用人形機器人,並已整理出40多個可應用的工業場景,重點開發擰緊、搬運、上下料、巡檢等高頻場景。

公司表示,前期將針對「替代人工」開發,降低客戶用工成本,待產品穩定、成本下降後,市場空間廣大。機器人子公司專注於具身智慧標準化單機設備,豪森智慧作為母公司會成為其客戶,未來將向公司以外及汽車產業以外的客戶和場景擴展,形成多樣化商業模式。

業績下滑和產能風險

與股價走強、融資成長形成反差的是,從公司《關於2024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問詢函的回复公告》(下稱《問詢函回复》)披露信息看,豪森智能整體業績面臨不小下行壓力。

根據歷年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歸母淨利分別在2023年及2022年創下近年最高值,2023年所對應金額為15.66億元、8665.60萬元,2022年所對應金額為20.06億元、9021.44萬元。

公司2024年年報顯示,全年營業收入18.09億元,年減10%;歸母淨利-8791.98萬元,由盈餘轉虧,年減202%;扣非淨利-1.07億元,年減234%。

2025年第一季報告揭露,當期營收5.06億元,年增15.03%,但歸母淨利仍虧損3,155.67萬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擴大502.97%。

對於績效下滑,公司在上述《問詢函回覆》中解釋,主要因新能源領域收入年減14.53%,綜合毛利率持續下滑(2022-2024年分別為28.86%、27.94%、20.64%)及期間費用上升。產業競爭加劇導致國內訂單成長放緩,而海外訂單因執國際運輸物流、跨過現場實施、項目驗收週期延長等因素未能及時貢獻收入,同時因關稅政策、匯率變動、地緣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訂單需求推遲,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

此外,公司有產能過剩風險。 2022-2024年,新簽500萬元以上訂單金額分別為19.32億元、29.86億元及15.41億元,呈現先升後降趨勢。

截至2024年末,500萬元以上在手單金額40.53億元。公司首度募資專案及再融資募投工程完成興建後,可新增產能31.27億元。以2024年新簽訂單算,產能利用率僅49.28%。

在此背景下,人形機器人業務被寄予厚望。目前,人形機器人市場被視為兆藍海,2024年,花旗銀行預測,到205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7兆美元,由此,車企及相關企業紛紛佈局。

分析師認為,雖然公司在該領域佈局積極,但短期內,人形機器人業務尚處於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階段,從技術到產品商業化落地仍需較長時間,難以迅速扭轉公司業績下滑情勢。不過,長期來看,若能憑藉其在汽車製造領域累積的製程數據和技術經驗,以及與多家頭部人形機器人研發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在人形機器人市場取得關鍵突破,將可望開拓新的獲利成長點。

股東減持加劇觀望情緒

龍虎榜數據顯示,8月6日,買進前五大席次為華林證券北京分公司、國泰海通證券總部、開源證券西安西大街營業部、東莞證券北京分公司,對應買進金額分別是2946.28萬、1991.18萬、1804.075,152.575萬元。

賣出前五大席次依序為國泰海通證券北京知春路營業部、中泰證券煙台正陽路營業部、國泰海通證券總部、海通證券上海黃浦區合肥路營業部、國泰海通證券瀘州星光路營業部,賣出金額分別是1532.62萬、811.05萬、788.70萬、756.53萬、745.69萬,賣出總計4634.59萬元。

由此可知,當天買賣前五大席位淨買入高達4323.16萬元,買入前五席合計金額近乎為賣出前五席合計金額的兩倍。公司7月7日公告揭露,股東尚融創新、上海尚融聚源擬在7月30日至10月29日間,透過大宗交易或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269.38萬股,佔總股本的1.6017%。

尚融創新作為長期持有公司股份的十大股東之一,此次為首次減持,引發市場對其背後原因的諸多猜測。

業內人士分析,在人形機器人概念受追捧、公司目前股價處於相對高位的情況下,該減持資訊可能讓投資者擔憂其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法,進而降低投資熱情,引發股價波動。而且,減持可能增加股票流通量,若市場資金承接能力有限,會對股價形成一定下行壓力。

在融資明細中,豪森智能在7月9日獲3,954.21萬大額融資買進後,買進金額及融資餘額均呈現整體下降趨勢。

《星島環球網》記者蘇楠、實習記者朱苑盈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