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蘋果於7月31日美股盤後公布上季財報,營收優於華爾街預期,創下三年半來最高增速,且iPhone業績意外亮眼,帶動盤後股價上揚。公司CEO庫克表示,未來將加大對人工智能的投資。
在關稅、市場激烈競爭、人工智能(AI)發展不如預期的種種不利因素下,蘋果上季仍交出亮眼成績單。《工商時報》報道,最新發布的截至自然年2025年6月28日的財報顯示,營收報940.4億美元,年增9.6%,大幅優於分析師預期的893億美元,創2021年第四季以來最高增速,每股盈餘(EPS)為1.57美元,年增12.1%,優於預期的1.43美元,淨利潤報234.3億美元,毛利率報46.5%,優於預期的45.9%。
就各項業務看,產品營收總計666.1億美元,年增8.2%,優於分析師預期的623.6億美元,其中,iPhone銷售達445.8億美元,年增13.5%,Mac銷售報80.5億美元,年增14.8%,雙雙優於分析師預期,iPad營收65.8億美元,年減8.1%,遜於分析師預期的70.7億美元,可穿戴設備、家居、配件的營收來到74億美元,年減8.6%,不及分析師預期77.8億美元,而服務營收則報274.2億美元,年增13.3%。
iPhone上季營收出現兩位數勁揚,除高關稅擔憂所刺激的提前消費需求外,亦得益於在華的優異表現,蘋果上季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達153.7億美元,年增4.35%,優於分析師預期的151.9億美元,扭轉此前一季年減2.3%的頹勢,且為2023年第二季以來首次在大中華區實現營收正增長。
不過蘋果坦言,特朗普政府對印度等主要產品代工地區加徵關稅,為該公司帶來財務壓力,執行長庫克在電話會議上指出,上季的關稅成本為8億美元,低於公司5月預估的9億美元成本,假設關稅維持當前水平不變,預估本季的關稅成本會落在11億美元。
由於關稅相關的需求提前釋放,庫克表示,上季營收成長的10個百分點當中,約有1個百分點來自於消費者在關稅前提前採購,且預計本季營收仍會有較高的個位數增長,同樣是因關稅前的採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