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建議在龍鼓灘及屯門西提供301公頃的新發展土地,包括近岸填海造地約190公頃,當中約145公頃位於龍鼓灘及45公頃位於屯門西,當局建議以「智綠產業港」作為發展定位,主要發展綠色及新能源、先進製造業、循環經濟及現代物流業及內河碼頭,預計能創造約3.5萬個就業機會,當局下月起將展開2個月諮詢,冀2028年初開展龍鼓灘的填海工程及在2029年產出首批用地為工作目標。當局表示目前仍未有整體工程的造價估計,對發展及融資模式持開放態度。
龍鼓灘近岸填海面積較2020年方案減少三分一
根據發展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當局希望以「產業導向」的規劃布局,當中54公頃發展綠色及新能源產業,集中在龍鼓灘填海區的北面,當中有10公頃預留作策略性儲備用地,以保留土地容量應對香港未來發展需求。另在龍鼓灘填海區南面預留約47公頃發展先進建造業,促進本地先進建造技術的發展,包括研發、測試、認證、生產及儲存,如設置「組裝合成」建築法、「機電裝備合成法」、生產預製鋼筋及可持續混凝土的相關設施,以及其他相關支援用途等,當中有10公頃會預留作策略性儲備用地。




有約32公頃的土地作循環經濟用途,用途包括回收再造業相關設施、園林廢物回收處理設施及其他循環經濟產業。另有約41公頃發展現代物流業及內河碼頭,當局建議保留內河碼頭的35公頃用地作現代物流及內河碼頭用途,維持內河貨運並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增長,亦建議將其餘約4公頃土地用作重置屯門第16區的屯門公眾貨物裝卸區。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龍鼓灘近岸填海面積約145公頃,較2020年的方案減少了三分一。發言人又指,填海範圍避開了龍鼓灘村正對的海面,減少了對村民的影響。此外,內河碼頭內港的填海面積會由40公頃輕微上調至約45公頃,以提供足夠的沿海地段供產業發展。發言人指,正在對工程進行環境評估,根據至今完成的生態調查,預期填海工程不會對生態造成不良影響。
不發展住宅 當局 : 與周圍產業用途未必兼容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早前曾考慮屯門西地區的規劃以住宅發展為主,但考慮各方意見後,認為發展住宅與周圍的產業用途未必兼容,且在屯門西地區發展住宅的潛力亦受到機場高度限制所限,加上中長期香港不乏房屋用地,認為該處應集中產業發展。
發言人又指,目前對該處的發展模式持開放態度,「北都有住宅用地,用片區發展模式,但此處不發展住宅,片區發展未必適合」,又指若沒有私人發展商參與,政府會承擔填海工程。發言人表示,龍鼓灘及屯門西水體較淺,且已有交通網,相信整體造價不會太高,惟現階段未有具體估計。
記者:郭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