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亞凱迪亞市近日爆出的一對華裔夫婦透過多名女性代孕育有21名子女,並疑涉虐嬰案件,本報日前採訪了洛杉磯縣兒童與家庭服務局(DCFS)康普頓辦公室一位J姓工作人員,從制度面探討目前兒童保護系統在面對非傳統家庭與代孕結構時的應對與挑戰。
該名工作人員指出,加州現行法律對於CPS(Child Protective Services,兒童保護服務)介入的標準,主要是基於「具體且可證明的虐待或忽視行為」。在沒有明顯人身傷害或安全危機的情況下,即使出現如集中托育、多名嬰幼兒居住於一址等高風險結構,CPS也難以主動介入調查,反映出制度上的限制與風險預警不足。
「我們目前無法針對家庭結構是否『合理』進行干預,除非孩子有明顯受害跡象,否則難以啟動調查程序,」J姓人員表示,這也突顯出對代孕與非正規嬰兒照護形式缺乏法律框架的現實困境。
對於出生證爭議與法定監護人身份問題,J姓人員說明,DCFS本身不負責戶政或民事認證程序,但一旦確定兒童的法定照顧人存在詐欺、忽視或不當照護情形,便可依法啟動監護剝奪程序,並提交法院處理安置與後續撫養安排。
在制度建議方面,該人員直言,目前加州在處理多胎代孕與私人嬰幼托育的監管仍屬模糊地帶,往往等到出現嚴重事件後才被動應對。「我們希望能與醫療機構、城市政府與立法單位合作,建構更有效的跨部門資訊共享與早期通報系統,這將有助於預防問題而非僅止於事後處理。」
DCFS提醒,若社區居民發現疑似兒童安全風險,包括托育場所有異、嬰幼兒無人照顧或行為異常,可透過 24 小時舉報專線(800)540-4000 提供線索。保護機制的啟動,常常來自於社區第一線的警覺與行動。本報記者丁青洛杉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