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法官陳卓光昨(16)日來到位於華埠的美國華人博物館,就華人在推動美國司法判例方面做出的貢獻進行演講。他說,華人從一開始來到美國就面臨重重困難和不公,但很多先輩挺身而出,用法律為自己爭取權利的精神令人敬佩。
陳卓光說,他的爺爺1916年以紙兒子身分來到美國,1947年,可能就在他現在服務的法庭,爺爺宣誓成為公民。1956年爸爸和全家作為難民來美,媽媽做衣廠,爸爸打餐館,養活了家裡的五個孩子。自己十幾歲時也曾在洗籠工作,現在成為聯邦法官。陳卓光說,自己成為法官後曾經主持公民入籍典禮,每次都會講述自己家的移民故事。
陳卓光的家庭正是成千上萬華人移民家庭的寫照。他說,自從來到美國落腳,華人就面對歧視、暴力等挑戰,但先輩們並沒有退縮而是站起來用法律保護自己。從1879年三藩市通過以剪辮子作為對交不起罰款的華人的懲罰引發的法律訴訟,到1886年Eureka市驅逐華人事件引發的訴訟,到1900年三藩市因鼠疫封閉華埠、強制華人注射疫苗引起的訴訟,再到今天仍被廣泛討論的黃金德案,「亞裔是很多重要判案的核心人物。」陳卓光說。「他們留下的判例,惠及包括亞裔在內的更廣泛人群。」
陳卓光也說,當年華人遇到的不公很多在今天仍然在重演,比如三番鼠疫中亞裔被媒體和政客當作替罪羊與今天疫情中發生的情況如出一轍。
2017起陳卓光開始在大學裡教授亞裔與法律的歷史,目前美國至少有16個法學院使用他編寫的教案開設課程。他還編纂了一部亞裔與法律的判例專著即將出版。
現在聯邦政府給司法系統帶來很大壓力,針對法官的暴力威脅也在升溫。陳卓光說,一些聯邦法官甚至在家裡收到陌生人送來的披薩,意在警告法官小心因為對方知道其住址,但「很多聯邦法官仍然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陳卓光說,保護墮胎權的Roe v Wade判例被推翻,黃金德案也可以被推翻,但他說現在大家不應害怕,「這個國家還有選舉程序,應該對國家保持信心。」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陳卓光講述亞裔與美國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