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腦膜炎雙球菌個案急升 調查指家長對留學子女疫苗接種保護意識不足

臨近暑假,不少家長計劃安排子女赴海外升學,而近年澳洲、加拿大、英國等熱門地點的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顯著上升,本港今年的感染個案亦錄得新高,更有一宗死亡個案。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今日(7月13日)發布調查結果,指近三成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未曾為子女接種任何疫苗,反映家長對預防措施的關注度有待加強,學會希望通過調查喚起家長及醫護界關注,提升疫苗接種率。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進行問卷調查。左:關日華、右:蘇曜華。楊婉婷攝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進行問卷調查。左:關日華、右:蘇曜華。楊婉婷攝

 

腦膜炎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

據衞生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本地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已創過去五年單年新高,至少逾七成屬血清B型。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藥劑師蘇曜華指出,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其病情可能在24小時內急劇惡化,嚴重者甚至死亡。今年本港更錄得一宗死亡個案,患者起初出現高燒及神智不清等症狀,入院後病情急劇惡化,僅兩天內不幸離世。

今年本港錄得一宗腦膜炎雙球菌死亡個案。資料圖片
今年本港錄得一宗腦膜炎雙球菌死亡個案。資料圖片

 

到訪常見感染地區無意接種疫苗 反映整體防疫意識不足

學會早前訪問了100名本地媽媽 ,了解她們對腦膜炎雙球菌的認知及預防意識。調查發現,在計劃安排子女赴海外升學的受訪家長中,近半數首選澳洲、其次為加拿大。這些地區目前仍屬腦膜炎雙球菌較常見的感染地區,卻有近四成家長無意為即將赴澳升學的子女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同時,受訪者對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的認知度僅得67%,過去一年內,只有15%受訪家長為子女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另有近三成家長未曾為子女接種任何疫苗,反映整體防疫意識普遍不足。

調查亦顯示,醫護人員及同儕的建議是促使家長為子女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的主要誘因,高達85%的受訪家長未有安排子女接種,主要原因是未曾獲得醫護人員或同儕的相關建議。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關日華指出,澳洲自2018年起,B型腦膜炎雙球菌個案逐年上升,連續三年錄得逾百宗個案,並超越其他血清型。而加拿大於病例爆發地區推行疫苗接種後,僅四年間發病率已下降96%。英國及澳洲亦訂立明確指引,建議針對高風險群體加強接種。

被問及疫苗接種建議,關指市民需審視自身情況,考慮外遊的地點、疫苗起效的時間等,提早與醫護人員討論以決定是否需要接種。蘇表示,因過去數年通關、外遊遊客數字上升,不同國家的交流增加,均是感染個案上升的原因,而根據其他國家推行疫苗接種一年後的數據顯示,感染個案即出現下跌。他亦同時呼籲海外留學後回港的市民需保持個人衞生,避免傳染。

關日華與蘇曜華亦即場示範「玻璃杯測試法」。楊婉婷攝
關日華與蘇曜華亦即場示範「玻璃杯測試法」。楊婉婷攝

 

關日華與蘇曜華亦即場示範「玻璃杯測試法」及展示腦膜炎引起的紅疹照片,「玻璃杯測試法」是以玻璃杯表面輕壓在紅疹位置上,再在皮膚上滾動,通過玻璃觀察紅疹顏色。如壓過紅疹時皮膚呈白色,當移走玻璃杯後才回復呈紅色的時候,較少機會患上腦膜炎。相反,當用玻璃杯按壓時,紅疹卻不退散的話,有機會是腦膜炎的症狀。此測試法有助市民初步判斷紅疹與腦膜炎是否相關。

兩人提醒,家長若計劃安排子女外遊、參加交流團或赴海外升學,應及早諮詢家庭醫生,根據目的地的流行血清型及學校接種要求,選擇最合適的預防方案。

記者:楊婉婷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