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華
睇電影,入戲院,這是我多年來的堅持。無論家中裝修得幾靚,影音系統幾好,電視銀幕幾大,也絕不可取代戲院。電視機只宜睇電視劇。
電視劇與電影的製作,是兩種方法,電視純為小熒幕,電影專攻大銀幕。更重要,現今的製作科技,可以仿似將觀眾帶到現場,感受100%似真的刺激,連座椅都同步震動,非常有代入感。
剛剛睇完《F1電影》,正是典型非入戲院不可的大製作。因若非在影院,完全無法享受到那種與死神搏鬥的生死時刻。我一邊睇,一邊自言自語:「超抵呀,花三十蚊買長者戲票(就算一百蚊又如何?),可以有這級數享受,真的無話可說。
一轉眼,原來畢彼特已61歲,Wow!仍記得三十四年前,佢憑《末路狂花》一炮而紅,有型靚仔加點吊兒郎當,台前幕後皆電死不少女性,例如曾經嫁佢(已離婚)的珍妮花安妮斯頓及安祖蓮娜祖莉,本身皆萬人迷,竟肯在事業最高峰時下嫁,怎不成為影壇佳話?
不過,畢彼特的真人性格,可能就似《F1電影》\u88cf面的賽車手一樣,傲慢不羈加點恃才傲物。
電影好看,除靚仔(佬?)靚女靚車外,連場刺激賽車,也帶給觀眾一種亡命高速的快感,因導演用了不少主觀鏡頭,令觀眾上了車手的身,代入其視角,從而令腎上腺素大量分泌。
電影是夢工場,但此片不單帶你做夢,更帶你坐上分分鐘粉身碎骨的F1跑車駕駛位,愛賽車的,一定興奮死。
賽車,在爆炸性刺激背後,不知有多少車手在意外中喪命。能存活下來的,也可能從此\u6bc1容,全身骨折及肺部嚴重燙傷(真人真事)。但賽車就是有著無窮魅力,令大量車手前仆後繼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