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紀念哈佛招生案原告方、學生公平錄取組織(SFFA)高院勝訴兩周年,保守派智庫組織曼哈頓研究院昨(11日)舉行專題研討會,請來包括紐約同源會創會會長陳慧華在內的多位專家就高院裁決之後的大學招生問題各抒己見。學生公平錄取組織創辦人布洛姆(Edward Blum)也在會上做了主題發言。他們均認為一些大學仍然在採取各種方法變向實施種族偏向,落實高院裁決任重道遠。
昨日的研討涉及從大學是否遵守高院裁決摒棄了錄取考慮族裔的做法還是在想方設法規避,階級是否代替了族裔成為新的大學錄取偏向,這到底只是身份政治的暫停還是一個公共政策不分族裔的新紀元等多個主題。在《族裔色盲和校園應對》專節討論中,陳慧華與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哲學副教授亞奇(Andre Archie)、曼哈頓研究院憲法研究主任夏皮羅(Ilya Shapiro),在曼哈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維布拉根(Robert VerBruggen)的主持下展開討論。
他們表示,高院招生裁決後新一屆招生情況顯示,有些學校亞裔比例上升,但有些學校亞裔比例出現下降,而一些大學也在採取報考不要求SAT成績等方法變向繼續種族偏向。亞奇說,種族色盲(colorblind)有助於幫助建立國家的全民身分,而DEI則是幫助建立分支身分,種族色盲時代應當是前進的方向。他也認為,平權法案以反歧視的之名行歧視之實,使DEI變得更加糟糕。
陳慧華說,加州之前通過的法律早就要求州立大學去除招生中對族裔因素的考量,但實際並沒有做到,也是如今高院裁決後大學招生實際情況的前車之鑑。她說,徹底實施高院裁決還需要很多戰爭,並注定會有一些反覆。她也認為特朗普削減大學經費並非壞事,因為這樣會促使大學將有限的經費重新聚焦它們的使命,徹底清除DEI。
夏皮羅認為雖然課外活動、音樂才能對大學招生都很重要,但標準化考試是反菁英的核心。他提出每個學校可以根據自己想要招收的學生設計自己的標準化考試。他也說大學裡反DEI的吹哨者應當得到保護,也可以選擇打後續官司維護自己的權益。
布洛姆說,大學現在陷入還遠遠沒有做到高院裁決的要求,學生公平錄取組織仍然在以提交法律訴訟的方式促使大學做出改變。他也呼籲亞裔學生和家長加入學生公平錄取組織,講述自己被大學錄取或拒絕的故事,「我們想了解亞裔社區正在經歷的情況。」他說。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

陳慧華等就哈佛招生案裁決之後的情況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