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你講故.多圖 |首間日資百貨進軍香港 引入「不二價」分期付款極受巿民歡迎 98年結業「大丸有落」成絕響

近年零售市道持續低迷,結業潮不斷,不少「過江龍」餐飲店亦要全面撤出香港。上世紀60至80年代,日式百貨公司在香港遍地開花,但隨着消費模式轉變及租金高昂影響,日式百貨公司也逐間在地圖上銷聲匿跡。今期同你講故,與你細說第一間在港開業的日式「香港大丸」百貨的起落。

香港大丸(DAIMARU)百貨,對年輕一代來說,可能只是從《下一站天后》歌詞「站在大丸前 細心看看我的路 」中曾有所聞,但一句「大丸有落」仍是許多老一輩港島人的集體回憶。大丸代表了銅鑼灣的地標,及日式百貨在香港1960年代至1980年代的盛世。

大丸百貨|60年代開幕 翌日吸引近10萬人光顧

香港大丸百貨是第一間落戶香港的日資百貨公司,由日本大丸與香港商人張玉麟合資開設,1960年11月3日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與百德新街交界開業,其在開業當天於全港多份報章重本大賣頭版廣告,成功吸引市民注意,結果翌日有近10萬人湧到大丸光顧,場面墟冚。 

香港大丸座落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與百德新街交界。資料圖片
香港大丸座落在銅鑼灣記利佐治街與百德新街交界。資料圖片
七十年代星島日晚報曾與大丸百貨公司聯合舉辦有獎問答遊戲。資料圖片
七十年代星島日晚報曾與大丸百貨公司聯合舉辦有獎問答遊戲。資料圖片
七十年代大丸百貨舉行聖誕節酬賓,由前無線電視藝員繆騫人主持抽獎。資料圖片
七十年代大丸百貨舉行聖誕節酬賓,由前無線電視藝員繆騫人主持抽獎。資料圖片
1960至1970年代前往大丸的小巴。政府歷史檔案館
1960至1970年代前往大丸的小巴。政府歷史檔案館
由地下延伸至一樓的樓梯氣派非凡。資料圖片
由地下延伸至一樓的樓梯氣派非凡。資料圖片
1979年銅鑼灣香港大丸百貨。資料圖片
1979年銅鑼灣香港大丸百貨。資料圖片

大丸百貨|引入「不二價」及分期付款 成電影及電視劇取景地

香港大丸百貨走中高檔路線,逾六成貨品是日本製造,並引入「不二價」、分期付款、禮劵制度、免費送貨、超市試食,更有穿和服的化妝品售貨員為顧客化妝等全新購物體驗,加上當年日劇在香港盛行,市民對日本文化趨之若鶩,日貨等同時尚、有品味,於是每逢周日及假期,吸引大批顧客絡繹不絕,人山人海,風頭一時無倆,不少電影及電視劇集都在大丸百貨取景。

大丸百貨|服務員兩旁鞠躬歡迎 現今坐小巴仍會嗌「大丸有落」

香港大丸亦引入日式百貨的服務方式,每天早上大丸開門時,店員會站在兩旁鞠躬歡迎顧客,大丸的裝潢亦美輪美奐,由地下延伸至一樓的樓梯以及寬闊的正門,亦成為朋友相約等候的理想場所。大丸內亦包羅萬有,時裝、珠寶、化妝品、家電、玩具或日用品等一應俱全,成為當時情侶拍拖,一家大小行街的不二場所。大丸漸成為銅鑼灣重要地標,不少人乘坐小巴到銅鑼灣時,都會嗌「大丸有落」。

1977年松坂屋二週年抽獎,由前無線電視藝員繆騫人(右)抽出幸運兒。資料圖片
1977年松坂屋二週年抽獎,由前無線電視藝員繆騫人(右)抽出幸運兒。資料圖片
七十年代日資百貨公司相繼進軍香港市場,伊勢丹便是其中一間。資料圖片
七十年代日資百貨公司相繼進軍香港市場,伊勢丹便是其中一間。資料圖片
三越百貨在1981年進駐香港銅鑼灣。資料圖片
三越百貨在1981年進駐香港銅鑼灣。資料圖片
SOGO崇光於1985起於銅鑼灣開業至今。資料圖片
SOGO崇光於1985起於銅鑼灣開業至今。資料圖片
崇光百貨至今仍是銅鑼灣的地標。資料圖片
崇光百貨至今仍是銅鑼灣的地標。資料圖片
2005年的銅鑼灣西武百貨。資料圖片
2005年的銅鑼灣西武百貨。資料圖片
2005年時的銅鑼灣西武百貨。資料圖片
2005年時的銅鑼灣西武百貨。資料圖片

大丸百貨|帶動多間日資百貨攻港 銅鑼灣成「小日本」

時至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百貨業興旺,隨着大丸百貨的崛起,帶動多間日資百貨如松坂屋、三越、伊勢丹及崇光相繼攻港,日式百貨公司一度雄霸銅鑼灣,東起百德新街,西至波斯富街,銅鑼灣一帶漸漸形成儼如一個「小日本」。

1972年10月14日大丸百貨,地下一間士多房煤氣管漏煤氣發生爆炸。資料圖片
1972年10月14日大丸百貨,地下一間士多房煤氣管漏煤氣發生爆炸。資料圖片
爆炸導致百貨公司的櫉窗玻璃飛脫。資料圖片
爆炸導致百貨公司的櫉窗玻璃飛脫。資料圖片
爆炸造成逾200人受傷。資料圖片
爆炸造成逾200人受傷。資料圖片
爆炸造成逾200人受傷。資料圖片
爆炸造成逾200人受傷。資料圖片
爆炸造成兩人死亡,包括一名消防隊長。資料圖片
爆炸造成兩人死亡,包括一名消防隊長。資料圖片
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爵士其後由粉嶺乘直升機返回港島,到爆炸現場巡視。資料圖片
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爵士其後由粉嶺乘直升機返回港島,到爆炸現場巡視。資料圖片

大丸百貨|士多房漏煤氣爆炸 釀兩死逾200人受傷

大丸百貨在70年代曾發生嚴重意外。1972年10月14日下午,大丸百貨公司曾發生一宗煤氣大爆炸,除大丸公司的顧客及職員之外,附近街道的途人以及兩條街的樓宇均受巨大氣流衝擊,造成2人死亡,280多人受傷,其中50多人重傷。死者包括一位消防隊長,被飛濺的玻璃片插進額頭殉職,及一名大丸百貨女收銀員,被震開的收銀機擊斃。

爆炸地方發生於大丸公司所在的華登大廈地下一個士多房。該處有一條煤氣管,供應大廈用戶使用,該煤氣管漏煤氣,士多房旁邊則為電表房,房內累積的煤氣經火花點燃後爆炸,強大氣流直衝大廈2樓和與士多房一牆之隔的大丸百貨化妝品部,並把附近玻璃全部震裂,釀成此宗嚴重的傷亡事故。

從相片中見,當時爆炸威力巨大,除大丸本身外,巨大氣流更波及附近街道的圍觀路人以及兩條街的大樓和商店。當時的港督麥理浩爵士其後由粉嶺乘直升機返回港島,到爆炸現場巡視。

受事件影響,大丸百貨公司要暫停營業數天,於10月19日始局部恢復營業。

1979年大丸百貨公司被匪徒喬裝顧客,掠走飾櫃內的一批約值10萬元名貴物品。資料圖片
1979年大丸百貨公司被匪徒喬裝顧客,掠走飾櫃內的一批約值10萬元名貴物品。資料圖片
1982年大丸百貨公司門口,遭滋事份子擲入一個垃圾筒。資料圖片
1982年大丸百貨公司門口,遭滋事份子擲入一個垃圾筒。資料圖片

大丸百貨|7年後遭賊人扮買珠寶打劫 失10萬元珠寶

到1979年2月3日,大丸又發生盜竊案,被6名扮作顧客的匪徒偽裝選購珠寶以遮擋手法,在人潮中撬開玻璃櫃檯,竊走一批約值10萬元名貴物品逃去。

到80年代,大丸看準商機,1983年在京士頓街擴充開設家居廣場,設有超市和家居用品部門。

大丸百貨公司化妝品部,吸引不少市民光顧。資料圖片
大丸百貨公司化妝品部,吸引不少市民光顧。資料圖片
大丸看準商機,1983年在京士頓街擴充開設家居廣場。資料圖片
大丸看準商機,1983年在京士頓街擴充開設家居廣場。資料圖片
大丸百貨雄據銅鑼灣38年。美聯社資料圖片
大丸百貨雄據銅鑼灣38年。美聯社資料圖片
當年大丸百貨資方解釋,因為自90年開始持續虧損,8年來虧損了1億4千萬港元。無線新聞影片截圖
當年大丸百貨資方解釋,因為自90年開始持續虧損,8年來虧損了1億4千萬港元。無線新聞影片截圖
大丸百貨正門,曾幾何時是相約友人等人的熱門地點。資料圖片
大丸百貨正門,曾幾何時是相約友人等人的熱門地點。資料圖片

大丸百貨|累計虧損1.4億元 98年黯然結束所有香港業務

可是到1990年代中後期,受到日本經濟不景氣和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大丸亦不能獨善其身,面臨嚴重虧損。1998年2月,大丸縮減百德新街店舖規模,僅保留超級市場等部門,但最終仍無法擺脫經濟困境,同年6月宣布結束所有香港業務,12月31日正式結業。結業當天,不少市民專程到來送別。

當年大丸百貨資方解釋,因為自90年開始持續虧損,8年來共虧損1億4千萬港元,加上來港旅客大幅減少,在生意下滑經營成本上升下,決定結業。

1998年松板屋結業吸引大批市民前往執平貨。美聯社
1998年松板屋結業吸引大批市民前往執平貨。美聯社
松坂屋結業市民排隊入場掃貨。資料圖片
松坂屋結業市民排隊入場掃貨。資料圖片
1998年松坂屋結業市民排隊入場掃貨。資料圖片
1998年松坂屋結業市民排隊入場掃貨。資料圖片
2006年三越結業。資料圖片
2006年三越結業。資料圖片
三越結業最後一天大批市民掃貨。資料圖片
三越結業最後一天大批市民掃貨。資料圖片
2006年三越結業。資料圖片
2006年三越結業。資料圖片
2006年三越結業。資料圖片
2006年三越結業。資料圖片
隨着2006年三越結業,只餘下崇光百貨,標誌銅鑼灣的「小日本」時代終結。資料圖片
隨着2006年三越結業,只餘下崇光百貨,標誌銅鑼灣的「小日本」時代終結。資料圖片
當年的大丸百貨位處現時的名店坊商場。資料圖片
當年的大丸百貨位處現時的名店坊商場。資料圖片

日式百貨|陸續撤出香港 「小日本」時代終結

而7、80年代進駐銅鑼灣的日式百貨,如松坂屋及伊勢丹亦先後在90年代至千禧年代間陸隟離場,結束香港業務,隨着2006年三越結業,銅鑼灣只餘下崇光百貨,標誌銅鑼灣的「小日本」時代終結,令人唏噓。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