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了!美國、以色列的關係發生變化?(上)

(余非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本文談美國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我認為未至於影響外交決策的大方向,但重要性不容忽視,因而一談相關新聞,以及前前後後的一些觀察。

首先,在印巴開火這些大新聞發生期間,5月9日前後,由土耳其和黎巴嫩媒體爆出一些消息,訊息源來自特朗普身邊的親信。消息說,特朗普表示「最討厭被當成傻瓜」,認為內塔尼亞胡試圖操控他,令特朗普因此對這段關係失去信任,最終選擇斷絕直接聯繫。這則新聞或可視為無關重要的花邊新聞。可是,如果重溫特朗普上任後與以色列的接觸情況,將各式事情串起來整體考慮,也許會有不同看法。簡言之,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的關係由2月至今,在一點一點地轉壞。以下由新近的事情開始說起。

眾所周知,加沙戰爭打了超過一年半,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為令猶太人受納粹屠殺的受害者光環消耗得八八九九。以色列人將自己受過的苦難加在加沙巴勒斯坦人身上,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惡感和反感。而加沙戰爭在民主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以色列如取如攜;甚至在拜登落任前幾個月以色列出手特別狠,既狠狠地進行暗殺,也多次傳出虐囚事件。以色列對所有批評都嗤之以鼻,傲慢漠視。民主黨拜登政府知道是過了頭的,曾派前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中東特使規勸以色列——別去得太盡;但內塔尼亞胡等極右力量拒絕接受。拜登政府的國務卿布林肯,其父母都是猶太裔美國人。因此,在拜登任內的加沙戰爭,以色列是以美國金主的姿態橫行無忌。而當前的微妙變化,沒有變的是以色列,開始有變的是由拜登換成了特朗普。在剛過去的5月9日前後,就是開始時提及的,說中東媒體傳出特朗普「最討厭被當成傻瓜」時,以色列戰略事務部長德爾默(Ron Dermer)訪美,白宮發言人證實與特朗普進行了一場私人會晤。據報,德爾默在和特朗普、乃至共和黨高層商討中東政策時態度傲慢,引致本身也相當傲慢的特朗普反感。這個據報可信,因為特朗普的國安顧問華爾茲之所以被調職(就是拉了一位雜誌主編入群、洩露機密的那位),不是因為他洩密,主要是他跟內塔尼亞胡關係太密切,而且一開始就主張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這取態不符合不想花錢打仗的特朗普的意願。而5月9日德爾默和特朗普的私人會面,正正包括向美方施壓,要美國在中東問題上態度強硬。因為5月11日美國和伊朗會在阿曼首都進行第四輪核談判。而特朗普就在此時,於見了德爾默後重申,希望盡量在不使用軍事力量的情況下與伊朗達成核協議。

而5月11日的談判並不順利,雙方在多條紅線上存在嚴重分歧。伊朗堅持有提煉濃縮鈾的權利,不會在核權利上作出妥協。伊朗當局的具體說法是,願意就部分限制核子活動進行談判,以換取解除制裁;但終止鈾濃縮計劃或交出濃縮鈾庫存是談判中「伊朗不能妥協的紅線」。

伊朗之外,以色列要跟特朗普政府談的包括胡塞武裝。以色列對美國沒有出重手感到擔心和不滿。大家可能反駁,不是啊, 3 月前後美國和英國對胡塞武裝進行過幾輪打擊。確是如此。然而,對比美國過往的做法,當前的打法是交差式的點到即止。包括對伊朗,暫時仍然只是口講要打,卻在談判不順利之下仍繼續談下去。3月幾輪打 ,美國已花了10億美元。而胡塞武裝怎樣炸也仍然存在。對當前不斷說要削減開支的特朗普政府而言,這樣的中東政策代價太大。別忘記特朗普甚至說過要關掉北約。要麼是歐洲自己出錢,要麼就對美國多交保護費。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出特朗普討厭被當傻瓜的說法——而以色列媒體也有評論認為,擔心和美國的關係有變。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