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物流業界相信影響可控 運物局提5大措施應對 料重新洗牌可為港帶來新機會

美國近期對多國徵收對等關稅。民建聯今日(15日)舉行《提升香港物流競爭力》圓桌會議。有出席的物流業界指,雖然關稅戰對業務有一定影響,但在內銷增加及開拓海外市場抵銷下,相信風險可控,又相信關稅戰中更能突出香港的好。運輸及物流局指,美國濫收關稅對香港而言猶如患上「感冒」,當局有5大措施應對,相信關稅戰形成新格局,可以為香港帶來新的機會。

物流業: 內銷業務增加   東南亞業務亦增長  相信可抵銷關稅影響

針對關稅戰,順豐同城首席財務官執行董事陳希文指出,雖然美國為公司出口主要流向,但不是唯一,關稅戰對其有一定影響,在國內發展雙循環下,內銷業務增加了不少,而且東南亞業務亦增長不少,相信可抵銷關稅影響。他又指中國勞工技術高,不是其他地方能取代,相信即使關稅增加成本,亦不會影響中國核心競爭力,對出口影響相對有限,形容「影響相對可控」。

民建聯今日舉行《提升香港物流競爭力》圓桌會議。
民建聯今日舉行《提升香港物流競爭力》圓桌會議。
民建聯今日舉行《提升香港物流競爭力》圓桌會議。
民建聯今日舉行《提升香港物流競爭力》圓桌會議。

威信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家保則表示,見不到關稅戰對其業務有很大改變,惟感覺到目前本地消費較過去謹慎,出現消費降級情況,但對本地物流業務影響不大,不過聽聞做外地出口的擔憂較大。

香港物流協會主席袁美儀認為,香港地理位置好,擁有硬件和軟件優勢,即使其他地方可以抄襲香港興建如機場等硬件,但香港人才眾多在軟件方便有難以替代的優勢,加上中港運輸活動頻繁,而且擁有大量航班可以因應貿戰情況作靈活應對,相信在關稅戰中更能突出香港的好。

運物局: 美國濫收關稅對香港猶如患上「感冒」當局以有5方向應對

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陳婉雯指,美國濫收關稅對香港而言猶如患上「感冒」,當局以有5方向應對,包括開拓新市場、加強大灣區港口協作,共同開拓新貨源、豁免部分貨物出入口許可證要求,以吸引更多中轉貨物、深化與國際港口和船舶合作、擴大航運及航空網絡。她相信關稅戰形成新格局,在重新洗牌的情況下,可以為香港帶來新的機會。

陳婉雯又提到,香港為亞洲物流樞紐,為國家與外國的門戶,政府會致力推動物流發展,並在去年推出的現代物流發展行動網領協助業界發展,如推動業界智慧化,優化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而自優化計劃後,已先後批出58宗申請涉款3400萬。同時,為擴大物流信息互聯互通,打破信息碎片化,當局會在今年底構建港口社區系統,連接海陸空,期望可以在明年1月供業界使用。她續稱,24項行動網領中,只差5項差不多完成或努力當中, 完成度百分比超過8成。

中文大學亞洲供應鏈及物流研究所所長張惠民表示,香港空運一直做得很好,雖然貨運一直減少並已跌出十大,但認為屬正常發展,因為香港發展到成本高至某個水平,故不能再追求數量。他認為跨境電商日趨重要,可為香港帶來不少機遇,舉例香港做電商不一定要將國內貨品帶出去,亦可以利用香港將外國貨品帶進國內,作為物流平台。

民建聯議員劉國勳強調,香港有底氣應對國際形勢變化,不過仍需要捉緊轉型的機遇。另一民建聯議員陳學鋒指,20屆三中全會期望香港做好3個中心,當中海運、空運、陸運都為重要範疇。他指出近年國際形勢變化,關稅戰對物流業界充滿挑戰,會將會議意見整合成報告提交政府。

記者:林彥汛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