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融資「走出去」引國際追捧 多渠道多工具降外匯風險 「提升對香港藍籌企業認可」

香港在環球局勢動盪下積極擔任「超級聯繫人」,本港百年企業中電控股(002)在資本層面亦面向國際市場。中電集團庫務及項目融資高級總監王航接受專訪直言,中電近年在融資已「走出去」,選擇人民幣、日圓、澳元等不同貨幣,壯大投資者基礎,有助「提升國際對香港了解、香港藍籌企業的認可」,有關舉措同時為內地企業出海帶來示範作用。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場後,近月外匯及債市波動,令融資成本不穩定。王航表示,據悉部分企業暫持觀望並意圖延後美元發債時機,而中電短期亦有美元債到期,但已提前安排其他融資工具如銀行信用額度以滿足短中期的再融資需求。她指,中電貫徹採取多渠道、多工具的融資方法,除公開發行債券以外,亦進行私募債券融資,分散並降低整體風險,「影響其實不大,因為我們始終奉行多元化策略,採取開放態度考慮不同融資方案組合,以滿足業務需求。」

中電集團庫務及項目融資高級總監王航表示,近年不少中資企業出海,中電的國際融資方法亦為內企提供參考。(圖為中電啟德新總部)
中電集團庫務及項目融資高級總監王航表示,近年不少中資企業出海,中電的國際融資方法亦為內企提供參考。(圖為中電啟德新總部)

涉足人幣日圓澳元

事實上,中電近年融資除了主流的美元及港元外,亦已涉足其他貨幣,包括去年首次發行5億澳元的「袋鼠債」,是香港商業機構首次在澳洲發行該類債券,最終錄得超購逾3倍;另外亦曾發行以離岸人民幣及日圓作基礎貨幣的債券。這些融資會採用貨幣掉期形式兌換為港元貸款,對沖外匯風險。

王航指出,在發行袋鼠債過程中,成功吸引新的國際投資者,除了來自慣常接觸的澳洲、英國、歐盟資金外,亦有韓國重磅銀行「加盟」認購,反映多元化策略能促進融資效率的提升,未來中電亦會嘗試在更多地區尋找合適的發債機會,例如探索歐羅債、人民幣「熊貓債」等。她補充,通過分散資金來源、融資工具、貨幣及年期,將可增強財務靈活性,融資時亦會考慮不同因素,包括市場孳息率曲線等,以獲得較低廉的成本。

中電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達致減碳目標。
中電正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以達致減碳目標。

市場反應印證國際認可

除了成本考慮,亦有其他因素推動中電融資「走出去」。王航指出,集團尋找更多資金來源的同時,更藉此提升香港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因在過程中,可與更多海外投資者探討本港的營商環境、金融及法律制度等,最終認購反應亦顯示出環球市場對中電、以至香港金融制度和營商環境的認可。

另一方面,她指,近年不少中資企業出海,中電的國際融資方法亦為內企提供參考,不時與國企、央企交流,從中分享在環球市場進行項目融資的經驗。她說:「我們不僅僅在『術』方面,更多是從企業『道』上面分享,會輸出一個理念——中電是一個看重長期,重視社會責任,有益於社會的企業。」

面對地緣政治紛爭不斷,王航認為,現時局勢催生更多區域合作,而香港擁有「超級聯繫人」的定位,企業反而有新機遇,「在變化裏大家從業務也好、融資也好,意識到地區合作是非常必要。」對中電而言,她指近期促成了不少減碳合作,包括東南亞地區銀行交流可持續金融的經驗,而附屬公司中電源動亦在大灣區運用其能源管理技術協助客戶減碳。

中電2017年起制訂《氣候行動融資框架》,為低碳項目融資提供指引,資金用於減排及能源效益提升等項目,相關可持續發展融資金額規模,連同減排掛鈎貸款項目,由最初約41億港元,不斷增至2024年的326億港元。王航指出,在2024年集團為香港業務安排的融資當中,已有約70%用於可持續發展項目及與減排掛鈎的目標,而因應集團不斷推動能源轉型,有關比例將會持續。

金融破浪系列:

第一期:老鋪黃金來港上市變「股王」 知名度大增 鋪路拓海外市場 吸納金融客

第二期:重慶綠色科企落戶香港 靠科技園拓國際客源 「僅一年已參與10次大型展覽」

第三期:DeepSeek引領港股價值重估 單季升逾15% IPO市場回暖 券商乘勢推「AI助手」

第四期:北都建大學城助解人才荒 理大料港深可互補優勢 打造「科技走廊」

第五期:中建香港引入機械人幫手 工作效率快5倍 成港轉型契機

AI熱潮引領教育界轉型 城大引入Chatbot系統 「學生如有24小時個人導師」
AI熱潮引領教育界轉型 城大引入Chatbot系統 「學生如有24小時個人導師」

第六期:AI熱潮引領教育界轉型 城大引入Chatbot系統 「學生如有24小時個人導師」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