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國務院25日通過其領事事務局發佈明確警告,強調領事官員正在積極識別並拒絕以「生育旅遊」(birth tourism)為目的的簽證申請。聲明指出:此類行為違反了美國移民法,是不可接受的,一旦認定申請人主要目的是赴美生子,除拒簽外,還可能面臨長期後果,包括未來簽證申請資格受影響。
然而,憲法保障的出生公民權使得這些政策在法律上面臨挑戰。早前,22個州對特朗普試圖終止出生公民權的行政命令提起訴訟,認為該命令違憲。
最高法院於4月17日宣佈將審理特朗普政府限縮出生公民權的案件,此案將於5月15日在特別法庭會議中進行口頭辯論。
從法律角度看,在美出生的孩子原則上享有公民權,這一點受到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的保障。然而,行政部門為了防止「生育旅遊」的濫用,對簽證申請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在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未修改的情況下,政府能否通過簽證政策實質性地限制出生公民權的實現途徑,成為爭議的焦點。
對此,南加州移民律師黃笑生指出,美國駐華使領館的聲明原文用的是「abuse」(濫用)是現在時,沒有用「abused」過去時,「就是說之前已經赴美生子的不包括在內,從現在開始以及將來,其簽證會受到影響。我們認為,法律不溯以往,過去的事應該是不予追究的。不過這也取決於未來是怎麼執行這個政策。」
他補充,如果之前持美國旅遊簽證赴美生子,當時的簽證不受影響,但是会影响到將來的續簽以及移民簽證的辦理。「赴美生子以后,如果簽證過期再續簽,就會被拒,很多人都遇到這個問題。對未來的移民申請也有不利影響。」
更有批評者認為,赴美生子這種策略性生育(strategic birthing)行為扭曲了公民權的本意,因為公民身份本應反映個人與國家的真實聯繫和忠誠,而非僅僅是利用法律漏洞獲取利益的手段。
關於這點,黃笑生解釋說,美國執法部門認為赴美生子的狀況會影響國家安全,「因為這些孩子在美國出生之後就被帶回其父母的祖國,在那邊接受教育,效忠其他國家。等到他們長大以後再來美國,這就有國家安全風險的問題。」
美國國務院於2020年頒布規定,若申請人被認為主要目的是來美生產以取得子女的美國公民身分,領事官員可拒絕其旅遊簽證申請。除非申請人能證明來美國生產是出於醫療需要,且有能力支付相關費用,否則可能被視為不符合旅遊簽證的目的要求。
黃笑生提醒,鑒於當前政策環境,確有赴美生子需求的中國家庭應當充分瞭解法律風險,避免提供虛假資訊或材料;同時考慮其他合法途徑,如工作或投資移民,並關注後續政策變化對公民權利的可能影響。「目前持旅行簽證赴美生子的,絕大部分是不行了,只有極少數例外,例如因為醫療原因來美國治療不孕不育等。」他說。本報記者周重佑洛杉磯報道

美國國務院發布明確警告,強調領事官員正在積極識別並拒絕以「生育旅遊」為目的的簽證申請。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