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戰至節點,情勢弔詭,雙方說法不一,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不同場合聲稱正與中國商討關稅協議,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而中國官方則數次否認。外界觀察認為,華盛頓與北京已角力至關鍵時刻,未來情勢是會突變抑或是拉鋸很長一段時間,均難預料。
特朗普掀起的關稅戰範圍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及地區,有越南等國以讓利來換取關稅協議,但加拿大、日本、歐盟等經濟體仍在與美博弈,也曾放出狠話指若關稅協議條件不滿意,將有制裁措施應對。美國宣布對中國加徵145%的關稅,個別產品甚至提升至245%,中國連連出招,對所有美國產品徵收125%的關稅、將七種稀土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等等並放狠話「奉陪到底」。而近期,拒收兩架波音飛機似乎印證了中國的強硬態度。在外界憂心美國和中國即將經濟脫鉤之際,特朗普態度轉變。
特朗普先是公開表態,將非常友好地與中方進行貿易談判。倘雙方達成協議,美國對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將大幅下降,惟不會降至零關稅。隨後又連續聲稱正與中國就關稅協議談判,與中國國家主席通電話等等,但中國官方連連否認。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掀起關稅戰的真實目的是希望通過談判達成其目的。連番喊話也是談判策略的一種,通過釋放緩和的信號,將中國拉到談判桌上來,對中國進行戰略試探和心理施壓。另有美媒指,特朗普團隊成員分歧較大,有不少「對華鷹派」,希望美中繼續脫鉤,不要給中國時間和外交空間建立對美戰略優勢,同樣亦有希望中國改變政策,大幅降低美國對中的巨額貿易赤字的團員,因而政府的貿易政策自始至終充斥著內部矛盾與混亂信號。
回溯特朗普徵收關稅過程,從4月2日「解放日」至今,政策幾度變化,令市場擔憂其不確定性強,影響市場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令美元資產受重擊,股市劇烈波動。受此拖累,特朗普支持率跌至42%,是重返白宮以來最低。
此外,有分析特別提及,當前,美國正面臨著一個緊迫的時間窗口問題。6月,將迎來約6.5萬億美元規模的巨額美債集中到期。這一嚴峻的償債壓力,令美國財政狀況更加吃緊,勢必會大幅降低美國在貿易戰中的承壓能力。而早前,在其尚未放風或降低對華關稅時,美債收益率大幅提升,令美國政府的利息負擔大幅攀升,財政壓力雪上加霜。加上美股大幅波動,美元遭到拋售,一時間「股債匯三殺」,令外界唱衰聲陣陣。形成對比的是,在特朗普態度軟化後,美股連續上揚,外界雖對美中兩國各說各話的情況頗有疑慮,但已鬆了一口氣,相信情況不會落到極端狀態。未來,美中間是否會達成貿易協議,協議內容又將如何,仍要視乎雙方博弈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