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參與中德藝術交流 展出兩殿堂級首飾 「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

中央美術學院今年3月起在德國舉辦首飾藝術巡迴展覽,為期2個多月,匯聚39位中國和德國的首飾藝術家,以玉石材料創作出逾百件作品,罕有地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中華的珠光寶氣。周大福珠寶(1929)作為展覽第3站的獨家贊助商,亦展出兩件價值連城的翡翠頸鍊和最新「傳喜系列」。周大福珠寶集團首席品牌官陳義邦指,集團去年作出改革,以「用珠寶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為品牌精髓,想法與中央美術學院希望宣揚中國藝術和東方文化的理念不謀而合,藉着參與中德藝術交流活動,亦提升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中央美術學院舉行巡展

中央美術學院得到國家藝術基金指導主辦「琳瑯——首飾藝術的中國故事:當代首飾國際巡展」,於3月10日至5月16日在德國舉行巡展,前兩站在慕尼黑舉辦,第三站選址有「黃金之城」美譽的普福爾茨海姆(Pforzheim)。

舒特展覽大廳
舒特展覽大廳

 

「琳琅首飾藝術的中國故事」當代首飾國際巡展
「琳琅首飾藝術的中國故事」當代首飾國際巡展

 

左起:舒特展覽大廳主理人大衛福爾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滕菲;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文化領事唐利文;普福爾茲海姆市文化局代表克勞迪婭班佈施 ;周大福珠寶集團首席品牌官陳義邦;普福爾茲海姆大學設計學院教授首飾研究生專業負責人克裡斯汀盧德克。
左起:舒特展覽大廳主理人大衛福爾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滕菲;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文化領事唐利文;普福爾茲海姆市文化局代表克勞迪婭班佈施 ;周大福珠寶集團首席品牌官陳義邦;普福爾茲海姆大學設計學院教授首飾研究生專業負責人克裡斯汀盧德克。

 

普福爾茲海姆市文化局代表、藝術史學家克勞迪婭班佈施。
普福爾茲海姆市文化局代表、藝術史學家克勞迪婭班佈施。

 

周大福珠寶集團首席品牌官陳義邦
周大福珠寶集團首席品牌官陳義邦

 

陳義邦與克勞迪婭於現場作深入交流。
陳義邦與克勞迪婭於現場作深入交流。

 

周大福珠寶《妙翠千尋》
周大福珠寶《妙翠千尋》

 

周大福珠寶《阿蓋爾粉紅鑽翡翠項鍊》
周大福珠寶《阿蓋爾粉紅鑽翡翠項鍊》

 

周大福珠寶《傳喜翡翠項鏈》
周大福珠寶《傳喜翡翠項鏈》

 

周大福珠寶為是次展覽而特別製作的傳喜系列特別版
周大福珠寶為是次展覽而特別製作的傳喜系列特別版

 

「琳琅首飾藝術的中國故事」當代首飾國際巡展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滕菲
「琳琅首飾藝術的中國故事」當代首飾國際巡展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滕菲

 

舒特展覽大廳主理人大衛福爾納。
舒特展覽大廳主理人大衛福爾納。

 

周大福作為此站獨家贊助商,在普福爾茨海姆的舒特展覽大廳首度對外公開展出兩件極具藝術價值的殿堂級作品,分別是由華人珠寶藝術家陳世英打造的《妙翠千尋》,及以香港茶花為造型的《阿蓋爾粉紅鑽翡翠頸鍊》,並於展廳亮相全新的「傳喜系列」。

項目與周大福願景相符

是次展覽的學術主持為中央美術學院首飾專業始創人滕菲教授,她很認同周大福珠寶的開拓性和開放的企業文化,因此促成是次合作。陳義邦補充道,中央美術學院在疫情後希望把中國的藝術出海,集團也認為德國這個項目與周大福的願景相符,且今次合作的時間點非常好,因為周大福珠寶去年改革品牌,其中精髓就是希望「用珠寶讓世界看到中國之美」。

陳義邦指,去年推出的「傳福系列」和最近的「傳喜系列」,都是體現集團品牌改革的方法,經調研後發現消費者對中國文化感到非常自豪,因此打造出這些「國潮」產品,把周大福的特色和中國的文字變成符號,並融入日常首飾之中,從而取得消費者的認同,也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美。

定價產品不在乎黃金重量

「傳福系列」和「傳喜系列」都屬於定價黃金產品,價格不受每天金價變動影響。陳義邦表示,周大福的策略是為產品注入情感價值,例如「傳喜系列」,消費者可以是喜歡它的寓意、設計或開瑣的感覺,又正如「Chiikawa」聯乘系列也是定價黃金產品,消費者喜歡「Chiikawa」,所以願意付3,000元去買金飾,並不是在乎裏面的黃金重量。

盼先做到「知名度出海」

對於今次首度在德國公開展出兩件價值連城的翡翠頸鍊,陳義邦說,希望讓大眾理解周大福有能力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原材料,以及擁有超凡的工藝,創造出殿堂級珠寶。他坦言,若果周大福獨自到世界各地辦活動,不會有如此大的效應,結合中央美術學院這樣的權威機構,出海的時候才能吸引更多不同領域的人參與。

至於會否把業務擴展至歐洲,陳義邦稱,周大福雖然在業內擁有高知名度,但仍需更多人認識他們的品牌,會跟着中國人的步伐去探索世界市場,希望首先做到「知名度出海」,提升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並會緊密留意各地機遇而逐步拓展。

記者:蕭咏詩

相片由周大福珠寶提供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