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院管理局出版第77期《風險通報》季刊,進一步加強公立醫院通報及監察具警示作用的醫療風險事件。今期《通報》羅列公立醫院在2024年第4季呈報的7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分別是4宗手術/介入程序後遺留工具或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個案、2宗住院病人自殺個案及1宗錯誤部位施行程序個案。另外,根據重要風險事件類別呈報的個案則有31宗,包括29宗藥物事件及兩宗錯誤辨識病人身份。
其中一宗手術/介入程序後遺留工具或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個案,為一名因右側胸腔積水入院的患者,醫生曾4嘗試插入胸腔引流管,但都未成功。在第二次嘗試中,縫合針未能刺穿胸壁,醫生使用持針器取出針頭,但並未檢查針頭的完整性。手術過程中共有3名護士,但對所用縫合線包的數量溝通不足。病人在後續的X光檢查中發現了殘留的異物(縫合針),最終成功取出。

醫院管理局出版第77期《風險通報》季刊。資料圖片

今期《通報》羅列公立醫院在2024年第4季呈報的7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示意圖片

今期《通報》羅列公立醫院在2024年第4季呈報的7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示意圖片

其中一宗手術/介入程序後遺留工具或醫療物料在病人體內個案。示意圖片

另一宗錯誤部位施行程序個案,涉及一名進行左眼白內障手術的患者。
另一宗錯誤部位施行程序個案,涉及一名進行左眼白內障手術的患者。患者在進行了左額頭部位標記等流程後,出現不自主運動,為了穩定患者的頭部,醫生將醫療膠帶貼在患者的頭部,無意中遮蓋了手術部位標記,最終在未重新確認手術部位的情況下,對患者的右眼進行了皮膚準備等。醫生先在患者右眼上開了兩個切口(<0.5 毫米),當意識到手術部位錯誤後,手術立即被中止。切口經處理後,患者沒有出現進一步的不良反應。
醫管局發言人說,醫管局已經深入檢討及分析事件根源,從中汲取有關病人安全的寶貴經驗,希望透過《通報》讓醫護人員分享個案和相關改善建議,防止日後再發生同類事件。
記者:蔡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