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蘇婕雅三藩市報道)
「原以為只是年老體衰,沒想到竟是肺結核病。」95歲的周國輝用平靜的語氣揭開這場生死歷險。這位在三藩市生活逾半世紀的長者,2023年初開始出現持續疲倦、體重驟降、食慾不振,先後被誤診為普通感冒甚至疑似癌症。最終透過CT掃描與肺部活檢,確診活動性肺結核。
衛生局警告肺結核病急增
三藩市公共衛生局周三召集華文媒體舉行圓桌會議,呼籲公眾關注這種被許多華人視為「早已絕跡」的疾病。事實上,肺結核在三藩市正驚人回升。根據衛生局最新數據,2024年結核病例較去年增加35%,較2022年更激增58%。值得注意的是,40%患者生於中國,近半數在65歲以上。
「這是典型的『沉睡殺手』,可在人體潛伏數十年,伺機發作。」周老的主治醫生、三藩市公共衛生局結核病診所醫學主任雷寶春指出,「結核病分潛伏性與活動性兩種:前者無症狀卻可能隨時激活;後者不僅嚴重損害肺部,更具高度傳染性。」
周國輝的兒子周世洪回憶治療歷程時仍心有餘悸:「最嚴重時體重輕了50磅,連站立都困難,每天需服用十餘種藥物。」長達九個月療程中,三藩市總醫院結核病診所註冊護士黃凱怡提供關鍵協助,「她的專業指導與持續鼓勵,讓我們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如今周老先生不僅體重恢復,更能外出打太極拳,生活質素大為改善。
「許多華裔患者存在認知誤區。」黃凱怡護士指出,「他們以為結核病已成歷史,但只要在亞洲出生或長期居住,就可能攜帶結核桿菌。」她強調,只需進行簡單的血液檢測,即可及早發現潛伏感染,進一步接受治療以預防發病。
雷寶春醫生:早發現早救治
此外,兒童時期接種的結核病疫苗並不能提供終身保護。結核病科科長高秀蘭醫生提醒:「疫苗效力通常只維持到五歲左右,許多成年患者皆曾在嬰幼兒期接種過疫苗,但仍無法免於感染。」
「結核病百分百可治癒,關鍵在於早發現、早治療。」雷寶春醫生強調。她與團隊希望透過周老的康復故事,提高華人社區對結核病的警覺,特別呼籲高風險群體進行主動篩查。
她指出,若出現出夜汗、發燒、發冷、疲倦、體重減輕、無食慾、咳嗽超過三周、胸痛或咳血等症狀,應盡早求醫並檢測血液,以排除結核病的可能性。
「我們需要打破固有的刻板印象,結核病並非只出現在不潔環境、吸煙,而是由結核桿菌引發,可經飛沫傳播,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三藩市公共衛生局公關副主任林偉浩指出。他建議公眾定期進行檢測,特別是如曾赴亞洲地區旅遊超過一個月者,應於返回後兩個月內接受檢測,以保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