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制度與人才雙軌推進 香港綠色金融如何走得更遠?|梁偉聰

綠色金融不再是口號,而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基石。剛過去的星期二,筆者有幸出席由歐洲金融分析師聯合會(EFFAS)總會長率領代表團的午宴交流,席間重點圍繞如何推動ESG教育、認證以及制度發展,協助香港鞏固其亞洲可持續金融中心的地位。

港逾1700名CESGA 證書獲政府認可

在綠色金融或ESG行業打滾,不少行家也會去應考EFFAS旗下的ESG分析師資格,而EFFAS作為歐洲主要金融專業組織之一,其CESGA(Certified 
ESG Analyst)課程已獲政府「綠色與可持續金融人才培訓支援先導計劃」認可,目前已有逾1,700位持證人在香港。此舉不單反映香港在專業人才培訓上的進展,也彰顯國際對本地市場的重視。

市場由重視披露 邁向與投資決策掛鈎

會上亦預告將推出全新「氣候風險分析師」認證,顯示市場正朝更專業細化的方向發展——從過往重視「披露」的階段,邁向真正與資產管理、風險定價等投資決策深度掛鈎。

與此同時,本週舉行的《地球日論壇2025》上,政策層面亦釋出明确信號。論壇上提到,香港計劃於2028年前全面實施ISSB(國際可持續準則委員會)框架,目標是成為全球首批將其制度化的市場之一。這對推動本地與跨境企業全面進入可持續披露的新階段而言,是一次重要突破。

綠色金融跨部門協調仍有進步空間

但制度落地從來不是單靠一紙承諾。當前香港在制度執行力及部門間協調上仍有進步空間,尤其在需要橫跨金融、環保、教育等多部門的政策執行上,仍顯得碎片化。過去幾個月由大型文化活動、票務爭議以至體育場館爭議所反映的制度回應能力,亦讓人對未來能否承接更多國際性綠色資金流向產生合理擔憂。

人才制度並行 須考慮三大方向

筆者認為,若要在人才和制度兩條軌道上同步前行,香港應考慮以下幾個方向:

  • 建立明確路線圖:既然定下2028實施ISSB為目標,政府應分階段推出披露細則及配套法規,提升市場預期管理;
  • 統一ESG標準應用指引:協助企業(尤其是中小企)理解並實踐可持續發展報告要求,減低合規成本;
  • 提升公眾與投資者教育:除了專業人員認證,亦應透過大眾化渠道普及可持續投資理念,培養整體市場文化。

ESG發展已進入「下半場」,單靠專業人才堆疊已不足夠,真正的進步需要制度設計上的前瞻與配套上的堅持。唯有如此,香港才能在全球綠色金融的競賽中,不只是參與者,更是領跑者。

梁偉聰
企業傳訊及財經公關顧問

相關文章:

Coldplay震撼全場 惟Cityline「負視角」成敗筆|梁偉聰

特朗普唔炒鮑爺 為美股打強心針|古天后

6月美債集中到期 對金融市場及中美貿戰影響|陳新燊

生科醫藥股 一律建議ETF|唐牛

即時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