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請綠卡遇到勞工卡申請程序(PERM)停辦該怎麼辦?聯邦當局的新政策會給綠卡申請帶來哪些影響?針對這些近期華人關注的話題,日前一場線上講座《PERM停辦,綠卡何去何從》吸引了灣區和美國其它地區的幾百位華人聽講。
講座由線上免費健身平台「Cathy開心健身公益」(Cathy Fun Fitness – CFF) 主辦,其創辦人Cathy Peng主持,主講人是胡曉敏律師。
Cathy對本報記者表示,PERM是大多數就業類綠卡申請的第一步,一旦停擺,會導致大量申請人滯留在H-1B等臨時身份階段,無法進入下一步。胡曉敏在講座中重點講解了申請中的關鍵步驟和對策,以及面對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移民群體有哪些替代路徑和策略。
許多申請人擔心跳槽是否會失去申請中的綠卡,不敢換工作、加薪、搬家。胡曉敏指出,理解何時可以合法換雇主而不影響綠卡進度,是確保職業自由、避免身分風險的關鍵,尤其在I-485等待(pending)狀態下,180天規則可以大大增加彈性,申請人有必要掌握這點。不需要雇主的綠卡,可突破對雇主的依賴,意味著更高的自主性、更少的不確定性,因此對於學術界、創業家、投資人、藝術家等人群,了解EB-1A、NIW或EB-5等選項,可能會開啟完全不同的移民路徑。
胡曉敏認為,美國移民政策高度政治化,不同時期對不同綠卡類別的態度會有重大改變。政策調整可能帶來排期變動、審理速度波動、類別優先順序改變。了解政策動向,有助於事先佈局,例如選擇較穩健的類別、避免身份中斷,或及時調整移民和職涯規劃。
矽谷人對近幾年來科技公司裁員的消息並不陌生。胡曉敏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如果持續裁員,PERM一定會受影響,加上之前很多科技大廠因為招聘過程受到勞工部質疑,使得PERM案件無法得到批准,導致停止辦理PERM。應對策略包括考慮不需要雇主支持的移民申請,例如NIW和EB1A(國家利益豁免或傑出人才),或尋找其他的雇主辦理職業移民申請,因為綠卡是基於將來的工作機會,當前並不一定需要給辦理綠卡的雇主工作。
胡曉敏建議,計劃申請綠卡的年輕華人,如對身份在意,或可考慮支持綠卡申請的中小型公司,待遇或許沒有大廠好,但是綠卡申請過程中可能自由度高一些;對身份沒有那麼在意的,留美也不是唯一方案,給自己一個B計劃,多條路。
胡曉敏是佛羅里達州註冊律師,在加州設有辦公室,是美國移民律師協會會員。本報記者王蔚矽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