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視美國對等關稅為戰爭?

▍霍詠強 星島中文電台時事觀察 ▍

4月4日,中國對美國關稅作出迅速反擊,連環出招,包括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34%關稅,與美國日前對中國加徵的對等關稅稅率相同;並對7種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實體名單等。結果美股三大指數在周五大跌,跌幅都超過5%,比星期四更多,道瓊斯指數跌超過2,200點,納斯達克指數從高位累計跌超過22%,進入熊市。

4月8日美方將此前宣布的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34%所謂「對等關稅」,進一步提高50%至84%。4月9日,中國再度反制,調整國務院規定的加征關稅稅率,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增加 12 家美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同時將6家實體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他們主要業務在AI和無人機,但和美國國防部有密切關係。然後,商務部宣布,中方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最新加征關稅措施,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中國這次的反擊速度、力度,表現了極不尋常、前所未有的決心。反擊速度很快、說明這是有預案的,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鬥爭,疫情以及俄烏戰爭之後,中國肯定已經逐步積累了一系列基於底線思維而設置的對美經濟鬥爭的激烈措施,但一直沒有使用。這次驚人的反制,把「敢於鬥爭」發揮得淋漓盡致。

其中對稀土的出口管制,還有許多後手變化。比如和俄羅斯以及歐盟的關係、針對美國關稅措施造成混亂,李強和馮德萊恩罕有地的共同目標,歐中作為全球兩大市場,有責任支持建基於自由、公平的貿易體系改革,呼籲透過談判解決當前情況,並強調需要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 關稅可能造成貿易轉移,特別是受到產能過剩影響的行業,中國對此有迫切需要採取方法,重新平衡中歐貿易,確保歐洲企業、產品和服務能更好打入中國市場。

如果我是李強…為什麼不是習主席?因為只有李強發了聲、習大大還是按計劃去和小朋友植樹,而且更重要的是許多評論說的,中國有更多牌可打,甚至有順打一耙台蛙的機會。

其一、巨額關稅、強行脫鉤

其二,轉移目標、孤立中國

所以關鍵是韌性,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於9日下午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強調一季度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但外部衝擊對我國經濟平穩運行造成一定壓力。我們對此已經作了充分估計,做好了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要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戰略,加大力度穩就業促增收,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

關鍵也在於和其他地區的合作,特別是兩盟:東盟和歐盟。除了在供應鏈外,中國市場,也是可供操作的手段。

過去在應對貿易摩擦時,中國僅在報復性和懲罰性策略上小量操作,在對美國產品全面加徵關稅後,除了對美國經濟產生巨大衝擊,其市場替代性,同樣能作為加強和其他地區合作的誘因。

但有一點肯定沒錯的是中國人都認為沒有壓力,無論社會、人、動植物都不能茁壯成長。

星島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