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關稅戰陰霾影響,美國股債匯市場近期巨震,引發外界探討投資者及外國政府是否對美國失去信心、對美元、美債的避險地位失去信任,憂心若持續如此,美債及金融市場風暴恐將爆發。
「對等關稅」開徵前數日,美股已連續暴跌,爾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叫停對部分國家開徵「對等關稅」股市隨即振奮,然後好景不長,次日扭頭下挫。美元同樣波動劇烈,尤其11日當天美元指數跌破100大關,為2023年7月以來首次。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已較年初的108.49下跌逾7%。與此同時,美債風暴亦瀕臨爆發。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與30年期國債利率急升。由於美債炒家用數十倍高槓桿炒賣債券,債息急漲、債格暴跌導致炒家嚴重虧蝕,其拆倉逃亡又加劇債價暴跌。美國債市每天成交量高達2萬億美元,是美股3倍,若美債爆發金融風暴,殺傷力更甚美股,市場一片恐慌。
此次債息急升,導火線是美財政部早前拍賣3年期國債,出現認購不足,市場憂慮美債投資者不但不肯認購,還在市場大力拋售,才令債市暴挫。對於大舉拋售方,市場有猜測是中國報復特朗普所致。但分析認為,從歷史來看,特朗普首任時向華發動貿易戰,中國未有使用此武器,只是為減對美依賴,手上持有美債到期後不再續買,令中方持有美債過去數年由1.3萬億美元,降至7600億;亦有猜測是日本所為,因日本正減持美債買日債,遏抑日債利率上升,日本去年減持美債680億美元,較中國減持573億還多。不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已明確表示,不會將持有的巨額美國國債作為施壓手段。美國財長貝森特同樣出面安撫市場,稱無證據顯示債市拋售是主權國家引發,並否認有關外國正拋售所持美國國債的猜測,並同時表示如果有需要,美國財政部有工具來應對混亂。他重申債市下滑主要是去槓桿化的結果。
過去美股下跌,資金會轉往美債作避風港,但現在出現美債、美股和美元三殺局面,外界憂心,資金急撤可能引爆美國金融危機,經濟衰退可能性大增。長期以來,美元以及美債地位強勢,在華爾街被視為穩如磐石、幾乎無風險的資產,在市場恐慌時期始終是投資者首選的避風港。外界憂心,美債作為「全球避險資產」的地位正日益受到質疑,甚至有市場分析師稱,「美債正被視為『受污染的產品』,這令人不安。」
分析認為,當前,美債正面臨結構性壓力,既要承受地緣風險與財政博弈,又要在通脹與流動性之間取得平衡,能否堅挺守住資金避風港的地位,壓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