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受制肘 恐傷軟實力

哈佛大學拒絕了美國政府提出的多項要求,超過22億美元的資助和6000萬美元的合同遭到凍結。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將取消其稅務豁免優惠,並警告哈佛將失去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雙方博弈之際,其他美國高校也出現效仿哈佛跡象。

特朗普早前就以高等院校出現「反猶」活動為由,要求哈佛大學改革,包括允許聯邦政府監督招生和招聘程式、審核意識形態、取消多元包容政策等等。特朗普此舉並不令人意外,有跡可循,早在競選期間,他已屢次批評高等院校的所謂「覺醒教育」(woke education)。

第一間被盯上的高校,是在去年有許多學生參與支持巴勒斯坦人示威的哥倫比亞大學,當時他暫停了4億美元資助,最終哥大校方服軟,改組中東研究系、強化校園警察,並更換校長。此外,美國政府還凍結了康奈爾大學約10億美元的資金和西北大學約7.9億美元的資金。

不過,與哥大不同,哈佛展現強硬姿態。分析認為,這可能跟它具備崇高學術聲望,以及在社會上極具影響力有關。美國高等教育是一個非常開放的體系,能夠招納五湖四海的人才。單是哈佛,在全球便有超過40萬名校友,當中不乏政商界知名人士。此外,哈佛大學本身坐擁530億元捐贈基金,數額是全球院校最多的,這自然為它帶來很大「底氣」。只是這筆捐款的七成是有指定用途的,校方不可在違反捐贈者的指示下動用。在此情況下,若哈佛的財務狀況受到聯邦政府進一步打擊,後果可以很嚴重。有哈佛醫學教授警告,醫學研究進度可能受阻,變相不利於公共健康福祉。因此,哈佛大學在聲明中稱:「如此前所未有的舉動將威脅我們履行教育使命的能力。這將導致學生經濟援助減少、關鍵醫療研究專案被放棄,以及創新機會的喪失。更廣泛地非法動用此類手段將對美國高等教育的未來造成嚴重後果。」

哈佛是第一間公開反抗特朗普的頂尖學府,受到普林斯頓、史丹福等名校的響應。有評論認為,這場從對抗,不僅僅是特朗普政府與大學間的意見不同,更深層次是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學術自主與言論自由的深刻考驗。一直以來,美國校園歡迎多元化觀點,無論是1960年代的反越戰運動,還是近期的挺巴勒斯坦人示威,都能體現這一特色。

不論是否認同示威者的觀點,不論對DEI(多元、平等、共融)政策持何種立場,校園都強調要擁抱多元價值,這有利於美國吸納全球持不同觀點的人才,這甚至可以說是美國的最大資產,是軟實力強大的體現。

外界憂心,當局對校園的改革要求,會削弱多元化的吸引力,給吸引人才帶來不利,從而令軟實力受創。這場對抗仍在持續中,無論最終結局為何,這都將成為美國高等教育史上的關鍵轉捩點。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