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激烈華埠商舖勢難撐下去

關稅戰引發新一輪搶購潮。記者黃偉江攝

百老匯街上空置商鋪比比皆是。記者黃偉江攝

當三藩市華埠新杏香酒樓關老闆興高采烈準備迎接暑假上百個遊輪團體客時,近日接連收到噩耗:計劃中的團客直接砍了三分二。他盤點庫存調味料和米、麵等食材後,打通供應商的電話,要與超高關稅比賽,馬上訂貨。他說:「不知道這場關稅戰持續多久?對抗成本和偏見,大家要付多少代價?」

彈丸之地的三藩市華埠,有食肆、商鋪300多家,每天貨如輪轉,售賣的絕大多數是中國食材、商品。有商家已收到供應商漲價和缺貨通知,連日來,華埠柏斯域街一家連鎖雜貨店前擠滿購物華裔長者,他們是對商品價格最敏感的低收入群體,已忙於買米、米粉、麵、調味料。

都板街及積臣街專營大陸工藝品、服飾老闆娘Tracy,因美中關稅戰面臨兩難局面:在大陸已訂購的商品全部滯留在倉庫不敢上船,美國貨倉上的商品賣少見少。

「要另覓他國取代在大陸的供應鏈,太難了!」Tracy表示,這不僅是貨物買賣,還有多年的默契合作。她不知道場關稅大戰會持續多久,若撐不下去,就只能縮小經營規模。

事實上,華埠許多小商家還未從四年疫情走出來。都板街、百老匯街、跑華街上的空鋪林立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中華總商會會長劉運方接受本報專訪表示,特朗普政府針對中國實施的一系列舉措,對美國華人華僑帶來很大危機,牽涉到經濟、文化、政治的層面,甚至華人在美國的地位也會受影響。

劉運方表示:「回顧特朗普第一任總統時,因為他不負責任的發表中國製造疫情的言論,導致爆發一系列反華、仇亞暴力事件。無論這次特朗普發動貿易戰是成是敗,他們要找到情緒宣洩口,在美華人就必成為代罪羔羊。」他希望社區領袖呼籲大家保持警惕,並加強社區內部的團結與支持。

華埠很多餐館老闆都表示,難以化解超高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因為無法把全部關稅加都加到菜單的價格上,若削減人工、壓縮人手都無濟於事,亦無法支付高企租金,最終只能關門。

劉運方表示:「疫情期間,不少小商業得到政府資助,實施EDD等紓困政策度過難關,但特朗普執政下,政府大幅削減資源,受高關稅影響的小商業將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許多小商業只能自生自滅。」這樣,就會造成華埠衰敗,最終讓西方資本多年來要蠶食、分化華埠的企圖得逞,有170多年歷史的華埠將名存實亡。

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