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爆發關稅戰,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創院院長劉寧榮認為,中國應積極推動未來自由貿易體系來應對,建議實施「零補貼、零關稅」戰略,並大量到海外投資,相信長遠能「挺過來」。
產業補貼已不合時宜
劉寧榮在一個論壇指出,中國需作出經濟轉型,過去不斷對產業補貼,吸引跨國企業到國內發展已不合時宜,現時有需要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中國對多國貿易順差,有條件進口更多外國貨品,因此建議消除目前的補貼及關稅。
「大門開得越大越好」
他指出,在未來中美博奕中,「中國必須把大門開得越大越好」,為自由貿易體系作貢獻來應對,「中國在關稅戰會有損失,但是能挺過來。」他認為,推動「零補貼、零關稅」難以一步到位,但目前中國已對40多個國家實施零關稅,期望未來5至10年逐步涵蓋更多市場。
建議大舉到海外投資
劉寧榮又建議,中國可建立「海外中國」市場,即透過資本及科技,大舉到海外投資,特別是製造業方面,目前在汽車及新能源等已有充分優勢;而服務消費業發展仍然不足,但近年國產電影及遊戲,已出現振奮人心的突破,連同軟件及電訊業發展,相信未來能做得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