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詐騙案依然猖獗,為免市民受騙,金管局繼續落力推動銀行加強防騙措施。該局今日(周一)會向銀行發出3招全新網銀安全措施指引,包括客戶日後綁定或重新綁定手機,須以人臉識別或到分行進行身份認證,以及進行高風險交易須以銀行手機App認證等。此外,約有14間銀行將於今季推出類似「智安存」(Money Safe)的暫行措施,其中3間發鈔行更可於本月率先出台,讓長者客戶可選擇鎖起部分存款,免被騙徒轉走款項。
今年首季金管局接獲詐騙相關的投訴個案203宗,按季跌10.2%,但按年升16.7%。其中涉及非授權交易165宗,按季跌12.2%,按年急升91.9%。至於該局首季接獲有關偽冒、欺詐、可疑網站的匯報數字達125宗,按年及按季分別激增3.5倍及2.5倍。
金管局助理總裁朱立翹表示,考慮到騙徒利用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行騙手法越趨複雜,該局將推出3招加強網上銀行安全新措施,並於今日向銀行發出指引。第一招,為防止騙徒騙取並利用客戶的個人資料及短訊一次性密碼(SMS OTP)進行未經授權轉帳,將要求銀行一律採用手機App內認證,取代OTP,故於第3季客戶綁定或重新綁定手機等流動裝置,必須通過人臉識別技術或親身到分行進行認證。其後於第4季,客戶登人網銀進行高風險交易時,則須透過銀行手機App認證;若客戶堅持使用OTP認證,銀行應就此類驗證的高風險交易設立冷靜期,一般不少於數小時。
戶口綁手機 須人臉識別
第2招,今季內銀行將允許客戶選擇停用提高轉帳限額及新增收款人的網銀功能,以防止騙徒在短時間轉走受害人大量金錢。如客戶想重啟有關功能,必須到分行或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身份認證。第3招,為讓市民有充足時間查閱涉及高危交易時所發出的「可疑帳號警示」內容,本季內銀行需確保發出的警示至少顯示10秒或以上。
另外,金管局助理總裁區毓麟指,今季將有約一半零售銀行,包括數字銀行在內,即約14間銀行以暫行方式推出類似智安存的措施,當中3間發鈔銀行更表示可於本月內推。所有28間零售銀行最遲需於今年底全面落實智安存措施。
今季推出暫行措施的銀行均會向65歲或以上個人客戶提供智安存服務,當中多間銀行也可為其他客戶提供該服務。服務適用於支票、儲蓄及定存戶口。客戶可自行決定是否使用智安存來鎖起部分存款,該部分存款將不得經任何渠道及任何方式轉出,包括提款、轉帳、信用卡及貸款還款等等,但續享原有的利息和優惠。客戶可隨時取消使用智安存服務,但一般情況下須親身到分行辦理,銀行需於3日內完成執行客戶指示。
銀行可因應本身營運安排自行決定以哪種模式提供智安存,例如在客戶現有的帳戶中劃撥開受保護金額,或為客戶開設獨立帳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