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推動「解放日」關稅行動後,美國國債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引發投資界警號。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短短三日內暴升53個基點,由3.87%急升至4.40%,創下自2001年12月以來最大升幅。市場觀察人士警告,一場高槓桿交易的連鎖反應可能已經啟動,隨時引爆金融系統風險。
特朗普於本周初宣佈,向中國加徵關稅,同時對部分國家暫緩報復性關稅九十日。他在白宮南草坪上回應記者提問時承認正密切留意債市動向,並稱:「債市好難捉摸,但你睇吓而家,好靚。」
不過,專家指出市場變化遠不止表面看來那麼「靚」。Yardeni Research總裁亞迪尼(Ed Yardeni)警告,特朗普政府正如「玩緊液態炸藥」,國債市場一旦崩潰,標普500指數或將步入熊市。
30年期美債收益率同樣上升,周三報4.79%,延續早前創下的單日最大升幅(自2020年3月以來)。收益率上升代表債券價格下跌,顯示資金正從本應避險的債市撤離。
基差交易疑爆煲 高槓桿或釀巨災
市場傳出,美債異常波動與部分對沖基金大規模解除「基差交易」(basis trade)有關。此交易模式常見於華爾街,基金透過借入大量資金,買入低價的現貨債券,同時沽空高價期貨,圖利兩者價格趨同。
市場資深人士比安高(Jim Bianco)周二深夜於社交平台發文直指:「今晚債市出事了,極有可能係基差交易全面解體。」
由於該策略涉及高達百倍槓桿,一旦債市價格劇烈波動,即可能觸發強制平倉,資金鏈隨時斷裂,造成拋售潮。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經濟總監斯洛克(Torsten Sløk)指出,關稅戰或經濟衰退這類外來衝擊,有機會快速引爆這類交易倉位,動搖整體市場穩定。
此外,若聯儲局繼續縮表、財政赤字導致國債供應增加,亦會壓低國債價格,進一步令交易失衡。
外資減買美債風險升 恐影響整體資產定價
華爾街另一重憂慮是外資可能減持美債。Interactive Brokers策略總監蘇斯尼克(Steve Sosnick)指出,中國是美債重要買家之一,中美關係反覆無常,恐導致中國抵制美債,「一旦外需縮減,美國將要以更高利率發債。」
蘇斯尼克直言:「低風險資產如國債都難以定價,更遑論高風險資產如股票或加密貨幣。」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美債市場的不尋常變化已不只是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項系統性風險正同步累積。若資金鏈進一步斷裂,債市極可能成為觸發下一輪市場震盪的引爆點。
-曾維燊
封面圖片: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