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今日(7日)舉行特別財委會,司法機構政務長梁悅賢表示,司法機構在2024至25年度,繼續優先處理與2019年反逃犯條例修訂事件相關的案件及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案件。截至2024年,在已提交不同級別法院審理的2,350多宗反修例案件中,司法機構已審結約2,260宗,即約96%,而約230宗國安案件中則已審結200多宗,約佔86%。
八成六國安案件已審結
司法機構預料,在增聘司法人手和推行各項措施後,未來數年各級法院法律程序的平均輪候時間,可望平穩且實質地改善。





梁悅賢表示,2024至25年度,司法機構繼續應對與免遣返聲請相關案件持續入稟法院的情況,在2016至2024年期間,分別約有24,000宗司法覆核許可申請和相關上訴向法庭提出,當中約15,500宗已經完成。獲原訟庭批予許可的案件約有280宗,佔已處理的許可申請2.9%。過去4年,司法機構大致維持平均每年處理約1,560宗案件,與同期平均每年入稟案件數量相若。
她又提到,司法機構25至26年度開支預算為28億620萬元,較上年度的修訂預算增加6.5%,主要填補現有職位空缺,並聘用臨時司法人手等。司法職位的編制現時為211人,現任法官及司法人員共有160人。最新一輪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的招聘工作已於去年11月展開,而區域法院法官及常任裁判官的招聘工作會在今年稍後展開。
律政司總預算開支25億775萬元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指,在2025至26年度,律政司的總預算開支約為25億775萬元,較上年度的修訂預算開支增加約25.2%,但與上年度的原來預算比較,只是稍為增加約2.2%。當中25至26年度訴訟費用及外判開支的預算較上年度的修訂預算增加約3億3900萬元,佔整體的預算增加約七成,有關預算是根據正在處理的案件及將會或可能出現的新案件而釐訂,而最終的實際開支,將視乎有關案件日後的發展和結果,以及一些未能預期會出現的案件產生的支出而定,因此並非律政司所能完全控制。
國際調解院總部即將落戶香港,經民聯吳永嘉指律政司早前稱已開始和外交部商討,向內地民企、國企宣揚調解院,關注工作進度為何。林定國表示,國際調解院細則已商討完成,但未正式簽署文件,目前未有具體內容可以落實和公布,另有關內容涉國際公約,需要參與國家有共識後,才可以向外發布。
他又稱,國際調解院成立後會有秘書處作推廣活動,而且據其了解目前外交部有就調解院一事與內地國企和民企的部委溝通,律政司會在可以公布詳細情況下多做宣傳。
記者:林彥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