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最新的關稅政策。其中,美國將對中國加徵收34%的關稅,疊加此前加徵的20%,今年美國對華加徵的關稅已經達到54%。雖然有學者認為,這高關稅對中國的影響有限,不過有業者則表示,巨額關稅令外貿企業處境更為嚴峻。同時,美國也對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加徵高關稅,有業者表示,「去越南等地建廠的算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不過,業者也認為「是挑戰也是機遇」。
「羊毛出在羊身上」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加關稅必然令成本上升,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漲價幾乎是確定的一步。但價格上漲也意味著中國供應鏈的價格優勢被削弱,可能導致美國消費能力出現波動和反彈,商家可能面臨訂單量的減少。
相關新聞:美國關稅.拆局︱中方學者:依賴度不大對華影響有限 瑞銀:或令中國經濟增長率減半
「中國工廠的利潤並非如外界所想像的能達到30%至40%。實際上,利潤空間相當透明,一般維持在5%至10%。對於技術含量較高、進入門檻較高的工廠,利潤或許能達到15%至20%,這已屬較高水平。」寧波凌凌七跨境電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幸向記者表示。
『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此輪關稅宣布之前,就有外貿工廠向記者表示,美國客戶發來郵件表示不會單獨承擔增加的成本,要麼雙方協商,要麼終止合作。但外貿工廠的有限的利潤空間難以做出讓渡,即使雙邊承擔一半的關稅,也有可能是工廠全部的利潤。

困境之下,出海建廠是此前很多工廠看中的「出路」。近年,面對美國可能對華加徵的高關稅,不少工廠企業選擇將供應鏈向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然而,東南亞也未在此輪風波中幸免,熱門建廠地如印尼、泰國、越南均被徵收超過30%的對等關稅。
「去越南等地建廠的算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尤其是去年過去的。」有出海企業向記者表示,「沒有所謂低成本的國家了。」
相關新聞:特朗普公布對等關稅 對中國關稅累計加至54% 美股期貨大跌(附清單)

除了關稅政策,特朗普還宣布將取消針對中國出口的價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額免稅」政策。廣東一家主營跨境出口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我們90%的訂單都走直郵小包,800美元以下免稅政策取消後,產品價格優勢將喪失,美國市場可能不好做了。」
業內普遍認為,依賴直郵的鋪貨型賣家及低利潤賣家面臨較大風險,轉型的迫切性更加明顯。
報道說,毫無疑問,關稅政策的大棒落下,對中國出海企業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全球化布局。
供應鏈調整和市場多元化,成為出海企業的必然選擇。「根據我們調研的情況得知,不少賣家均表示,目前最穩妥的方式就是『不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由於政策環境的多變性,賣家們逐漸認識到,過度依賴某一市場或物流模式將潛藏巨大的風險。」深圳市跨境電商協會執行會長王馨向記者表示。
業者認為,在商業模式上,出海企業需要從單純的「低價出口」轉向「品牌化」的高附加值策略。品牌溢價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稅務調整帶來的成本上升,此外,品牌具有較高的用戶黏性,即便產品價格有所上調,消費者仍會繼續選擇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