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預算案2025/學生津貼】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提出取消中小學、幼稚園2500元學生津貼,引起不滿,教育界議員朱國強更表示從未獲局方諮詢;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之後指,局方在制訂《預算案》期間不會透露具體措施,但有就當中的「共渡時艱」、「節省開支」方向作溝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下周舉行特別會議,審核開支預算,多名議員關注為何取消學生津貼,問及局方會否調整。
學生津貼|教育局稱配合「精準扶貧」
教育局書面回覆指,學生津貼是政府於2019年公布的其中一項紓困措施,以應對當時的社會情況,該津貼不設資產審查,每年為政府帶來約20億元的龐大開支。為了配合本屆政府所採取的「精準扶貧」策略,把資源投放在最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以及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經審慎考慮後,建議由2025/26學年起取消發放學生津貼,這是因時制宜的必要舉措。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提出取消中小學、幼稚園2500元學生津貼。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提出取消中小學、幼稚園2500元學生津貼。
局方指,來自有經濟困難家庭的學生,仍可透過現行經過入息/資產審查的各項經濟援助措施,包括由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管理的學生資助計劃,例如「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學生車船津貼計劃」及「上網費津貼計劃」等。
根據數字,過去6個學年的學生津貼受惠人數一直下降,由2019/20學年的約87萬人(發放津貼總額約21.9億元),跌至2024/25學年(截止今年2月底數字)的約78.8萬人(發放津貼總額約19.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