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鄧炳強指香港有四大威脅 市民要慎思明辨 提防軟對抗分化煽動

今年4月15日是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日前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隨着《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實施,社會已經由亂及治,但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仍然面對外部勢力抹黑和制裁、潛逃者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本土恐怖主義及軟對抗四大威脅,當局會繼續加強情報搜集和執法工作,並進一步修訂法例,加入國家安全相關元素,亦會持續進行宣傳教育,讓市民明白國安風險猶在,繼而懂得慎思明辨,不受軟對抗謊言煽動,同心協力守護香港。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訂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目的是令市民能夠明白國家安全,繼而知道其重要性,並知道作為市民如何能夠協助維護國安,因此這日子意義重大,適逢下月15日是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特區政府安排了一連串活動。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香港仍然面對外部勢力抹黑和制裁、潛逃者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本土恐怖主義及軟對抗四大威脅。 盧江球攝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香港仍然面對外部勢力抹黑和制裁、潛逃者繼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本土恐怖主義及軟對抗四大威脅。 盧江球攝

 

鄧炳強指出,國家安全展覽廳會舉行專題展覽,現場會有機器人擔任講解員,讓參觀者理解「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歷史背景及意義;其二是舉行全港學界國家安全常識挑戰賽,透過問答比賽增加中學和小學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保安局也推出有關國家安全的漫畫和動畫,透過安仔與保安熊仔兩個角色的日常故事,讓大眾了解國家安全。

至於4月15日當天,鄧炳強說亦有連串活動,包括升旗儀式、研討會,以及舉行全港學界國家安全常識挑戰賽決賽及頒獎儀式;此後不同政策局和部門也會在各區展開推廣國家安全的活動,6月份會就《香港國安法》實施5週年展開新一輪活動。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出,軟對抗每日都發生,市民必須慎思明辨。 盧江球攝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出,軟對抗每日都發生,市民必須慎思明辨。 盧江球攝

 

談及香港面對的國安風險,鄧炳強說其中一項是軟對抗,有關人士會用看似與國家安全無關的議題分化社會,企圖令市民憎恨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例如近期某中學學生在內地參加交流活動期間輕生後,前考評局歷史科科目經理、社交專頁《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作出挑撥,誣蔑事件是國家逼香港學生前往內地交流而導致。

鄧炳強指責,楊於2020年在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擬定了一條涉及日本侵華的題目(「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明顯是反中、辱華、媚日,本質是企圖危害國家安全,「他已經『走佬』去了英國,利用不同機會進行煽動。」他又指,被通緝的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和時事評論員蕭若元均以同樣方式進行分化,「這些軟對抗每日都發生,市民必須慎思明辨,明白甚麼是真實情況,甚麼是別人煽動。」

 鄧炳強在國家安全展覽廳與擔任展覽講解員的機器人留影。
鄧炳強在國家安全展覽廳與擔任展覽講解員的機器人留影。

 

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展覽的機器人講解員向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介紹展覽內容。
第10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展覽的機器人講解員向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介紹展覽內容。

 

學生在國家安全展覽廳參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展覽,鄧炳強亦抽空到場。
學生在國家安全展覽廳參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專題展覽,鄧炳強亦抽空到場。

 

鄧炳強說《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實施令社會「整體平靜了」,但不能掉以輕心。 盧江球攝
鄧炳強說《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實施令社會「整體平靜了」,但不能掉以輕心。 盧江球攝

 

鄧炳強說國安風險涉及地緣政治。 盧江球攝
鄧炳強說國安風險涉及地緣政治。 盧江球攝

 

除了軟對抗,鄧說風險包括外部勢力抹黑和制裁;潛逃者繼續在外國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例如提倡港獨、要求外國制裁香港官員等;還有本土恐怖主義,有關人士企圖使用暴力甚至傷害性命來宣傳政治想法,大眾從「屠龍小隊」案件可見一斑。他強調,相關事件時有發生,慶幸警方均能及時在極端份子行動前作出拘捕及移除武器。

隨着《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實施,鄧炳強說社會「整體平靜了」,但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國安風險涉及地緣政治:「西方國家覺得中國強大,對他們的霸權構成威脅!」

面對四大風險,鄧炳強說當局須繼續加強情報和執法;法例上要進一步修訂,例如早前改善了《社會工作者註冊條例》,並將就工會相關條例加入國家安全相關元素;宣傳工作也非常重要,務求讓市民覺醒,知道國家安全風險並非遙不可及,尚幸很多市民已懂得通過「國安處舉報熱線」作出舉報,熱線開通至今收到近90萬個有關國家安全的訊息,證明不少人慎思明辨。

記者 李建人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