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按方程式未來一年凍結車資 議員、學者:「可加可減」機制發揮作用

港鐵公布,按票價調整機制,2025/26年度的港鐵票價會維持不變。學者及運輸界均認為,港鐵的票價調整機制公開、客觀和合理,反映實況,人為干預少,機制發揮了應加、應減或凍結的作用。

+1.91%調整幅度延後明年處理

根據港鐵「可加可減」機制,2025/26年度票價調整幅度= 0.5 x去年12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變動(1.4%)+0.5x去年第四季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變動(3.1%)- 生產力因素(0.8%)=+1.45%;由於方程式得出±1.5%之間的票價調整幅度,因幅度過小,按機制轉撥至隨後一年的票價調整幅度,因此今年票價維持不變。根據機制,原定延至2025/26年度實施共+1.91%調整幅度,亦會按機制,安排延後至2026/27年度處理。

港鐵公布,按票價調整機制,2025/26年度的港鐵票價會維持不變。資料圖片
港鐵公布,按票價調整機制,2025/26年度的港鐵票價會維持不變。資料圖片

 

港鐵公布,按票價調整機制,2025/26年度的港鐵票價會維持不變。資料圖片
港鐵公布,按票價調整機制,2025/26年度的港鐵票價會維持不變。資料圖片

 

港鐵公司常務總監–香港客運服務楊美珍。資料圖片
港鐵公司常務總監–香港客運服務楊美珍。資料圖片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資料圖片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資料圖片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資料圖片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資料圖片

 

楊美珍:機制顧及市民負擔能力

港鐵公司常務總監–香港客運服務楊美珍表示,今年港鐵票價凍結,顯示機制能顧及市民負擔能力,反映經濟情況。她說,港鐵會平衡財務可持續性,投入資源更新保養鐵路資產,同時推展新鐵路項目,持續為社區發展、為香港的未來創造價值。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港鐵票價調整機制客觀、合理並且公開透明。機制中的方程式計及經濟數據,涉通脹率和運輸業人工,反映了經濟狀況、物價水平和港鐵日常最大的開支員工人工,再以生產力因素限制加幅,較為合理。同時,機制的公開透明,也使市民可監察票價調整。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機制的好處是人為干涉會少」,意味相對客觀。而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紹雄表示,機制具有穩定性,例如按機制,若機制計算出應加價1.5%以下,將會累計至下一年,這樣票價不會忽上忽下。同時,現行機制下,市民可提前預知港鐵票價的變動。

2017年至今5次凍或減價 比加價多

自兩鐵合併以來,即2008年至2023年間,根據票價調整機制而調整的港鐵票價,每年平均增幅為2.0%,低於同期香港按年平均通脹率2.6%及香港薪金指數每年平均增幅3.7%。而由2017年至今,港鐵票價按機制9年內,共有5次凍結或減價,比加價次數多(4次凍結、1次減價、4次加價)。

此外,港鐵強調,會繼續為乘客提供恆常票價優惠,包括長者、小童、合資格學生及殘疾人士優惠等。以去年為例,相關投入超過31億元。港鐵亦會繼續提供不同車費推廣惠及上班族,包括綠色專線小巴0.5元轉乘優惠及「都會票」,並延續各款「全月通」及「早晨折扣優惠」計劃一年。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