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收費改革|高拔陞:研急症室棄診須付分流費 退款機制恆常化

【公立醫院收費/加價/公營醫療/藥物/公立醫院】醫管局近日公布,公立醫院急症室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施新收費制度,除急症室加價至400元外,普通科及專科門診亦調升收費。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今日(29日)在電視節目表示,當局正研究將退款機制恆常化,並考慮分流後不看醫生收取分流費,強調改革旨在釐清急症室功能,將非緊急病人分流至基層醫療,預計5年內將醫療資助率由97.6%逐步降至90%,未來視情況再加價。  

相關新聞:

公立醫院收費改革︱急症室加價至400元 明年起生效 全年收費設1萬元上限

公立醫院收費懶人包︱一文睇清新收費 街症$150 專科$250 磁力共振檢查$500

收費釐清急症室功能

急症室明年將由現時收180元,改為危殆、危急病人免費,第三至五類緊急至非緊急病人加價至400元。高拔陞稱,現時急症室約六成求診者屬第四、五類非緊急病人,導致真正急需治療的第一至第三類患者輪候時間過長。數據顯示,第三類病人僅76%能在目標時間30分鐘內就診,未達90%的服務標準。新收費希望引導輕症患者轉向基層醫療,例如普通科門診或私家診所,從而騰出急症室資源。

現時急症室約六成求診者屬第四、五類非緊急病人。資料圖片
現時急症室約六成求診者屬第四、五類非緊急病人。資料圖片

 

高拔陞表示,當局正研究將退款機制恆常化。資料圖片
高拔陞表示,當局正研究將退款機制恆常化。資料圖片

 

急症室配備專科醫生及高規格設備,400元收費能反映服務成本。資料圖片
急症室配備專科醫生及高規格設備,400元收費能反映服務成本。資料圖片

 

當局正研究將現行高峰期急症室退款措施轉為恆常化機制,並考慮引入「分流費」概念。資料圖片
當局正研究將現行高峰期急症室退款措施轉為恆常化機制,並考慮引入「分流費」概念。資料圖片

 

專科藥物方面,新制將15元16周調整至20元4周。資料圖片
專科藥物方面,新制將15元16周調整至20元4周。資料圖片

 

第三類病人收費可避免爭拗

高拔陞強調,豁免機制將擴闊,經濟困難者仍可申請減免。此外,收費調整設2年過渡期,期間會密切監察市民就診模式變化,並於2026年全面檢討政策成效。對於為何第三類病人收費增至400元,他解釋指,第一、二類病人情況明確,容易區分,但若將第三類收費定於180元,可能引發與第四類病人的收費爭拗。他強調,急症室配備專科醫生及高規格設備,400元收費能反映服務成本,並與專科門診等收費保持合理差距。他承認部分患者或受影響,但相信豁免機制能緩解負擔。  

相關新聞:公立醫院收費改革︱急症分流影響收費易生爭拗? 醫管局:第二、三類病人差別極大 要尊重前線專業

當局研急症室退款機制恆常化

高拔陞透露,當局正研究將現行高峰期急症室退款措施轉為恆常化機制,並考慮引入「分流費」概念。他指出,由於病人在分流站已接受初步評估服務,未來可能不會全額退還400元診費,而是扣除部分行政成本。他續指,相關方案仍在探討階段,需平衡病人權益與醫療資源合理運用,可能參考農曆年間實施的特別退款安排,同時考慮到有市民在分流後選擇轉往私家診所就醫的實際情況,並強調醫護會以病人健康為先,並彈性處理特殊情況,避免因收費引發衝突。

專科藥物改四周收費 防囤積過期

高拔陞表示,正研究增加夜診服務,減少市民因無法覓得私家醫生而轉往急症室的情況。專科藥物方面,新制將藥費15元調整至20元,高拔陞強調並非純粹為增加收入,而是減少病人因長期取藥導致浪費,以及防止誤食過期藥物。他舉例指,部分慢性病患者會因劑量調整或入院治療而棄置多餘藥物,新安排有望提升用藥安全。

相關新聞:公立醫院收費改革︱派藥「最多派4周」惹關注 醫管局急解畫:只是計費單位 一樣可以派足16周藥

相關新聞:公立醫院收費改革︱醫管局重申「4周」為藥費計算單位 多付惠及更多人 崔俊明:飲杯奶茶都唔止呢個數

申請1萬元醫療費封頂或屬個別個案

當局亦建議將醫療開支以1萬元封頂,但要患者自行申請有關程序。高拔陞表示,此措施主要針對需長期住院的重症患者,如急性中風等住院兩個月以上的個案,預計受惠人數有限。至於有醫生擔心可能引發長者寧住院不住院舍的現象,他回應指,需要考慮個別的處理,認為不需住院卻強行留院的情況並不合適。

此外,醫管局計劃5年內將醫療資助率由97.6%降至90%,本次改革後預計先降至94%。高拔陞表示,未來是否進一步調整收費,將視新措施實施後的引導效果而定。

相關新聞:公立醫院收費改革︱盧寵茂:400元共付額已顧及負擔能力 「如果要用到1萬元上限 都幾不幸」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