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初春三月,世界級盛事接連上演,旅發局打造「香港盛匯超級三月」,把多項大型藝文及體育盛事串連推廣,讓旅客能盡情參與其中。其中更與4大藝術文化盛事,包括ComplexCon香港、HKwalls街頭藝術節、Art Central和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合作,加入「大城小區」主題,藉此帶領旅客感受香港不同社區的多元魅力,深入認識中西文化薈萃之都的歷史面貌。
Art Central由周三起一連五日在中環海濱舉行,旅發局邀請三組藝術家以生活點滴為靈感,配合「大城小區」主題,在展會中的半開放式工作室「Studio Central」即席創作。項目策展人陳瑞琦(Shirky)表示,三組藝術家與其代表的社區有緊密連繫,例如他們會在該區尋找創作靈感或取得創作素材。她希望透過採用半開放工作室的形式設展,拉近藝術家和觀眾的距離,讓觀眾親眼看見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並一起互動,令體驗更為有趣。
「Studio Central」藝術創作融入社區特色
香港藝術家朱頌琪踏入藝術界前是一名建築師,因此她喜歡用生活中的現成物創作。今次她在「Studio Central」的工作室以陪伴自己成長的中上環為形象,在自己成長的荷李活道作品主軸,透過收集不同年代的荷李活道影像並印刷在卡紙上,把荷李活道的人與事以拼貼方式創作立體模型。朱頌琪說,她對人和地方的關係相當感興趣,認為這批影像捕捉了人們的活動、衣着和行為,從中可以看見很多故事及年代背景。朱頌琪冀她的創作能啟發觀者用不同角度認識中上環,繼而產生濃厚興趣,「希望大家不要只是去打卡」。





另一位香港藝術家董永康喜歡動態的物件,創作會以機械電子裝置去表達生活中一些難以言喻的情緒或感情。他最常去聚集五金舖的油麻地購買零件,多年來見證該區變遷。他說雖然油麻地對遊客而言相對陌生,但同是一個能夠代表香港的地方,因為可以看見一些真實的民生情況。
董永康的「Studio Central」工作室掛着一面寫有「協和隆」三字的招牌,模仿他曾光顧的一間五金店。他解釋,剛開始做機械電子裝置時,會到五金店觀察燒焊師傅運用各種五金零件的手法,學習當中的技藝,最後能夠獨自完成創作,認為這面招牌剛好反映藝術的傳承,運用五金說出香港故事。「Studio Central」的作品採用了由油麻地購入的素材創作動態雕塑,並將動態雕塑放置在軌道上。他指,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小朋友都覺得動態裝置很有趣,相信他的即席創作會吸引到大家。董永康相信當旅客看見香港豐富多元的藝術會有所得着,亦會將印象烙印在他們的腦海中,從而達到文化輸出。


來自廣州的藝術家團體「菠蘿核」(BOLOHO)經常使用烹飪、縫紉、集體繪畫等方式創作,作品大多圍繞自身或所在城市的故事。「菠蘿核」表示廣州和香港是兩座不同的城市,但亦有共同語言及相似的唐樓建築,所以他們在「Studio Central」的設計亦以唐樓為主題。
「菠蘿核」續指,他們自幼看香港的電視劇長大,從中了解到香港豐富的多元文化。成員會以啫喱筆即席繪畫一幅有關香港夜景的作品,希望透過是次藝術作品,讓旅客對香港的印象不只停留在維多利亞港,也可以看見她的歷史痕跡。
旅發局亦與Art Central合作推出「藝聚香港」項目,三組藝術家於深水埗、油麻地、中上環展出他們的全新藝術作品,除了融合他們本身的創作特色和表達手法,也會在作品中展現社區的獨有面貌。



巴塞爾藝術展港會設「日月星」酒吧 外牆畫作描繪香港新舊共存社區面貌
旅發局去年與巴塞爾藝術展簽訂為期3年的全球策略合作協議,今年以「大城小區」為主題,貫穿香港、巴塞爾、巴黎及邁亞密海灘四個展會,每個展會都將呈現不同的社區主題。在周五開幕的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旅發局邀請了本地藝術家黃進曦為場內的「日月星」酒吧創作外牆畫作。黃進曦以天星小輪穿梭維港夜色的景象,引領觀眾欣賞香港新舊並存的城市面貌。
觀眾走入「日月星」酒吧前,在入口左右兩面外牆可欣賞到黃進曦的作品《動與靜》。右牆繪畫了一艘於星空下航行的天星小輪,船隻正駛向繁華的港島方向;左牆則繪畫了灣仔現代化商業區及舊區建築,包括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藍屋和舊灣仔郵政局。它們的地理位置與現實不同,黃進曦將這些標誌性建築安排在金馬倫山,以酒吧街過渡,並畫了一條行山徑把它們串連起來,帶領觀眾沿着山路走入寧靜的歷史建築群,探索灣仔不同的歷史故事,沉浸於灣仔新舊共存的獨特魅力。
黃進曦表示,希望透過作品給大家認識不同印象的灣仔,探索灣仔在高樓大廈印象以外的歷史文化底蘊,讓旅客細味畫作後亦可在展覽以外慢慢發掘當中故事,鼓勵旅客認識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