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盤︱前廳交流改形式 議員有讚有彈 大主席會上突「嚴肅提醒」惹議

本屆政府提出設立前廳交流會,讓官員、議員在立法會前廳閉門交流,前前後後已進行近20次,惟不少議員反映討論欠聚焦、疊聲問題嚴重,因此提出優化,改以兩個事務委員會為單位,分兩個場合討論不同議題。立法會昨舉行新形式下的首場交流會,由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帶隊,分別與房屋、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共同主持,討論土地房屋議題。

前廳交流會︱被形容「擴大版」事務委員會

優化後的前廳交流會,議題比以往較聚焦,昨日集中討論簡樸房規管、降低建築成本等議題。發展委員會主席盧偉國會後形容,交流會是「擴大版」的事務委員會,有別於平日正式討論,局方可就尚在構思階段的政策措施聽取議員意見,認為是好嘗試。

前廳交流會更新形式,由政府官員與事務委員會主席共同主持。(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前廳交流會更新形式,由政府官員與事務委員會主席共同主持。(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吳秋北(中)。(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吳秋北(中)。(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中)會後見傳媒。(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中)會後見傳媒。(立法會秘書處圖片)

 

前廳交流會︱議員指最重要是政府肯聽意見

不過有議員私下指,前廳交流會初衷是在輕鬆環境下,與官員摸底、反映意見,做到暢所欲言,惟昨日交流會形式卻頗為「正式」,例如議員要事前報名參加組別、發言限時2分鐘,議員亦要「揸咪」發言,營造不到輕鬆交流氣氛,笑言與平日開事務委員會無甚分別,只是沒傳媒在場。

新民黨陳家珮認為,以往前廳交流會議題較闊,現時則較聚焦個別議題,討論更深入,但同意新形式略為嚴肅。亦有議員直言,交流會只是形式,最關鍵是當局是否有心在政策醞釀階段提早聽意見,舉例指《預算案》削社福資助、取消2500元開學津貼,乃至近日公營醫療收費改革等,部分消息來得突然,議員亦不知當局具體計劃,遑論提早給意見或提醒民情有反彈,「可能當局都唔想太早俾人知,以免訊息混亂」。

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吳秋北指,新形式可視為委員會會議的「預熱」,議題更聚焦,樂見持續優化。至於個別政策出台引起批評,他認為正好是機會讓政府善用交流會,事先徵詢意見,毋須過於擔心消息提早洩漏,「施政不應是收收埋埋,要科學化、貼地、情理兼備聽意見調整,才有助提高施政水平。」

立會主席提醒電話須調至靜音

另一個議員茶餘飯後的話題,莫過於昨日大會口頭質詢期間,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突然嚴肅提醒議員,開會期間要把電話等響鬧裝置調至靜音,並指上星期已有兩次類似事件擾亂會議,倘再發生即視為行為不檢。

據聞,一眾議員聽到大主席警告後都「你眼望我眼」,多人皆稱沒聽到響機聲,包括原先準備發言的李世榮,有人就笑稱大主席耳朵特別靈敏。

有議員提到梁君彥開腔時,望向中間排座位,但筆者向多人查證,都無人能確認「聲從何來」。據聞昨午部分議員在宴會廳與梁君彥共進午餐,席間有人直接問到底是誰人電話響,大主席只重申有聽到響聲,認為相關行為是對會議的不尊重。

據悉,梁君彥向議員發出的電郵表示,留意到近日會議有議員不當使用電子設備,並提出3點,包括進入會議廳前把電子設備發聲功能關閉;會議期間不可使用電子設備收聽或收看與會議議程無關的內容等。有議員透露,過去幾年時有議員「犯規」,例如某位選委界男議員慣性在會議廳接電話,雖已把聲線壓低,但已對附近議員造成干擾。

有資深議員笑言,曾有議員在會議期間使用手機處理私務,例如買股票、訂生果,嚴格來說已違反不可用手機收看與議程無關內容的規定,只是主席難以察覺,惟有靠議員自覺自律。

聶風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