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營醫療收費明年元旦起實施改革,普通科門診增至150元、專科門診增至250元。社區組織協會今日(30日)舉行記者會,多名基層市民明言反對方案,指調整收費將增加家庭壓力,批評方案猶如「懲罰多病的市民」,又指目前申請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手續繁複,醫務社工亦無暇接見市民,促請政府可以減輕加幅;社區組織協會要求政府改善減免機制、擴闊自動減免醫療費用的對象,並針對中下階層引入每年5000元醫療開支的「封頂機制」 。





市民稱見醫務社工猶如「過五關斬六將」
出席記者會的市民莫太指,一家四口都經常在公營醫院就診,自己膽、腸胃均出現問題,而丈夫更是耳、腎、骨等都出現問題,目前一家每月的醫療費用約為1000元,日後上調各項收費後,將急增至每月約3000元。莫太續稱,加價對家庭壓力相當大,「自己聽到加價消息幾晚都瞓得不好」,惟不想申請綜援,教導子女靠政府。她坦言明白政有必要上調收費,但希望可以降低加幅。
另一市民伍女士表示,本身為長期病患者,目前2至3個月需要覆診一次,一年開支約2000至3000元,日後調整收費或要增加至每年7000至8000元。雖然當局有設每名病人每年住院及門診費用1萬元上限,但感覺方案仍然像「懲罰我們多病的市民」。
醫管局稱有為經濟困難的市民推出醫療費用減免機制,但伍女生稱自己從沒有申請,因申請手續麻煩,要審查全家人的收入,即使獲批豁免期可能不足一年,期望政府政府可以直接豁免在職家庭津貼和學生資助申請人的醫療費用。
鄭先生則提到,母親住院一個半月,但至今仍未能見醫務社工,質疑醫務社工目前都十分忙,倘若調整收費後更多人申請減免,「這樣的話豈不是不用見醫務社工」。市民蘭姐形容申請減免,猶如「過五關斬六將」,期望政府可以對老人家寛容些。
社協斥申請豁免過程慘過攞綜援
政府預計優化醫療費用減免機制後合資格受惠人數會由30萬增至140萬,不過社協副主任施麗珊指出,不少市民均不清楚申請豁免安排,即使知道亦不太想申請,因申請手續繁複,什麼也要審查,形容申請豁免「慘過攞綜援咁滯」。她續稱,事實上不少基層市民已申請政府不同計劃,其狀況早以被政府審核,促政府減省不必要程序,增加豁免類別。
社協幹事彭鴻昌補充,合資格申請長者生活津貼的二人長者,定必可以申請全數豁免,而合資格申請長者生活津貼的一人長者入息限額,與優化機制後的豁免限額相當接近,認為可以直接豁免65歲以上申請長者生活津貼的一、二人家庭的醫療費用,以減省行政程序。
記者:林彥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