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振奮的香港故事

(黃秉華)

  習近平到貴州考察,要求當地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動融入全新格局。這讓我想起一個香港故事。

  美國優先大家聽得多,溫故知新,且說從1994年的因緣際會開始。是年吳家瑋從舊金山州立大學返港,他旅居美國之前,在香港成長,畢業於培正中學。經過深思熟慮,參考美國灣區經驗,結合對香港的深切了解,他提出可仿傚三藩市科技發展成果,建設深港灣區。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灣區經濟」概念——提出要以「灣區經濟」新發展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合作。這個影響深遠的戰略大計,也惹起了「香港優先」的是非。

  十年前,香港精英與財團明白大灣區規劃是國家一盤大棋,不過,是不是對香港有利,需從很多切身利益方面作考量,例如,從大方向去講,香港要繼續維持特色的國際都會,還是併入成為中國城市之一?講老實,這話題相當政治化,反對人士極力強調「香港優先」、「保障本土利益」的說法。

  今天大家目睹粵港澳大灣區實際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中一環,香港重新得到一個新戰略地位︰亞非大陸橋的起點。香港由湖南起,向西進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進中亞五國、阿拉伯半島,然後可到達南非。亞非大陸橋將連結「全世界40%左右的GDP、70%左右的人口、70%的資源」。

  這個規劃建設重現大唐盛世,一千四百年前屯門青山灣泊滿阿拉伯商船,周末不妨到老鼠州一遊,吃罷海鮮,行到黃金海岸一帶便是了。

Uncategor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