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爺明日宣讀《財政預算案》,消滅財赤為今年焦點。事實上,地價收入大減是本港出現財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樓市高峰,年度地價收入屢破千億,佔總收入可達兩成以上,惟近年樓市下行,地價收入遠遜政府目標下,突顯了本港缺乏其他經濟增長,以及政府收入的來源。
仿傚深圳前海發展模式
都會大學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高級講師林一鳴不諱言,香港近年發展與鄰城深圳、澳門比較,相對緩慢。舉例深圳、澳門在過去20年間有不少新基建湧現,反觀香港「啟德機場關閉20多年才建成啟德體育園」,發展進度緩慢,難免窒礙經濟增長。
他期望港府加快規劃速度,對於明日大嶼及北部都會區,他認為兩項目已分別提出7年及4年,放在深圳相信已啟動發展。他認為明日大嶼在財赤嚴重下暫不宜上馬,北都則可參考深圳前海的發展模式,不需要花時間做太多規劃,先放一塊地出來興建,有發展,發展商便會投地,帶動區內其他地塊發展,「前海其實由爛地到現在,其實都是十年而已,也是幾幅地起興建」。
有條件發展醫療+旅遊
林一鳴又認為,香港在資產管理、教育及醫療三大領域上仍具有優勢。在資產管理上,港元可自由流動,人民幣則受外滙管制,內地客對香港資產管理或家族辦公室的需求依然大。而香港醫療水平在亞洲區內數一數二,有條件配合旅遊業一同發展。最後,香港是內地不少學生和家長的理想升學地點,除了教育產業,對住宅租賃市場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