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無紙證券市場制度目標將於2026年初的推行,為配合該制度的實行,證監會就核准證券登記機構(即過戶處)可向持實物股票個人投資者收取的三類費用限額,展開公眾諮詢,包括讓投資者持有及管理無紙證券的設施(USI)所需的費用 、去實物化費用、以及處理及登記證券轉讓所需的費用 。諮詢期即日起(24日)至4月23日,為期兩個月。
去實物化費用倡每隻股票上限20元
諮詢文件建議,過戶處向投資者設立的每個USI費用不應超過50元;去實物化費用每張所有權文書(即實體股票持有文件)不超過5元,最低收費20元;轉讓和登記的費用不可超過交易價值的0.02%,最低收費為20元,而由中央結算代理人轉讓給投資者的情況則不需要收取轉讓和登記費用。
證監:統一收費助簡化程序
證監會發言人表示,設立上述三項費用限額,主要是確保過戶處向投資者所收取的費用是公平合理,為投資者提供更好的保障,此外目前香港主要有5個過戶處,統一收費基準將有助為市場簡化程序及避免混淆。
60%散戶實物股票少於10萬元
發言人續指,據其估計,有約60%持實物股票個人投資者其股票價值少於10萬元,大部分最多只需開設2個USI設施,當無紙證券市場制度實行後,該些投資者若轉換成無紙化形式持有股票,在交易上可更方便快捷,即可透過全電子化流程將證券轉讓至經紀戶口,期間減少紙張和人手的處理程序。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