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上半年修例推膠樽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制 謝展寰:一毫子回贈吸引力相當大

【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謝展寰/0.1元回贈】本港近10年的膠樽棄置量持續高企,政府建議就《產品環保責任條例》及《廢物處置條例》提出修訂。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24日)表示,當局會率先為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建議採用「市場主導模式」,飲料供應商要自行提供回收服務,每個涵蓋容量100毫升至2公升之間的飲料產品會獲不少於0.1元回贈。當局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

議員質疑0.1元回贈金額太低  交「綠在區區」回收站賺積分更好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表示,不少市民、環保團體甚至回收商認為不少於0.1元回贈金額太低,直言「情願將個樽拿去「綠在區區」回收站賺取積分。」他憂慮當局日後推行生產者責任制後,如何將膠樽現時只有14%的回收率上升至75%。

當局會率先為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飲料供應商要自行提供回收服務。資料圖片
當局會率先為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推行生產者責任計劃,飲料供應商要自行提供回收服務。資料圖片

 

每個涵蓋容量100毫升至2公升之間的飲料產品會獲不少於0.1元回贈。資料圖片
每個涵蓋容量100毫升至2公升之間的飲料產品會獲不少於0.1元回贈。資料圖片

 

政府建議生產者責任制涵蓋100毫升至2公升膠樽及紙包飲品包裝。資料圖片
政府建議生產者責任制涵蓋100毫升至2公升膠樽及紙包飲品包裝。資料圖片

 

當局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資料圖片
當局計劃在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資料圖片

 

政府建議將立設立的膠樽及紙包回收點要提供不少於0.1元回贈。資料圖片
政府建議將立設立的膠樽及紙包回收點要提供不少於0.1元回贈。資料圖片

 

謝展寰直言「一毫子的吸引力相當大」又指現時「綠在區區」積分「平過一毫子」。資料圖片
謝展寰直言「一毫子的吸引力相當大」又指現時「綠在區區」積分「平過一毫子」。資料圖片

 

朱國強表示,不少市民、環保團體甚至回收商認為不少於0.1元回贈金額太低。資料圖片
朱國強表示,不少市民、環保團體甚至回收商認為不少於0.1元回贈金額太低。資料圖片

 

陸頌雄關注本港不少飲料屬水貨,質疑「是否要計算在香港代理公司個條數?」資料圖片
陸頌雄關注本港不少飲料屬水貨,質疑「是否要計算在香港代理公司個條數?」資料圖片

 

謝展寰反駁「一毫子吸引力相當大」 或考慮將積分下調

謝展寰表示,現時當局的入樽機使用高,直言「一毫子的吸引力相當大」。他提及現時「綠在區區」的積分是「平過一毫子」,日後當局推動生產者責任制後或會考慮將積分下調,相信會提高現時膠瓶的回收率。

工聯會陸頌雄表示,市場上有不少沒有經總代理入口的「水貨」飲料產品,他以可樂為例,稱「水貨進口的可樂,是不是都要計算在香港代理公司個條數?」關注會否造成市場上的混亂。

法例不分水貨或非水貨

謝展寰強調法例不分水貨或非水貨,稱「總之在香港售賣有關產品,就要受到政府管制。」 他以某一品牌的飲品為例,如果在市場上售賣500萬支,該公司就要在市場上按比例回收150萬個,至於以哪些方法回收,謝則指「你自己收可以,請一個營運商幫你收也可以。」

民建聯何俊賢表示,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供的文件,若自行回收的飲料供應商或計劃營運者未能達到回收目標,政府考慮可能就其回收量差額追收回收款項,關注有關款項的釐定標準是如何計算。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減廢)鄭健表示,當局希望可以提供經濟誘因讓回收商及供應商盡力達至政府推動環保的目標,局方正與業界商討有關細節,強調業界原則上同意設立差額追收回收款項機制。

鄭健又指,為了讓市場有充分時間作準備並建立回收網絡,當局打算在計劃開始推行的第一年只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包括為各持份者進行登記、收集計劃所須的基線數據,以及向業界及公眾宣傳計劃等。

記者:黃子龍

即時港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