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園是政府的新自然保育政策下12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之一,廿年來已有超過220多種蝴蝶曾在鳳園出現,佔香港所有蝴蝶品種約9成。管理鳳園蝴蝶保育區的環保協進會獲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近日引入人工智能系統辨識蝴蝶品種,長遠期望利用系統作公眾教育和生態調查。蝴蝶五彩繽紛,形態優美,管理鳳園蝴蝶保育區的環保協進會致力為牠們提供合適的棲息地。協進會最近引入人工智能系統辨識蝴蝶品種,長遠期望利用系統進行公眾教育和生態調查,強化保育工作。
人工智能系統 暫能辨認10種蝴蝶包括虎斑蝶等
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指出,香港的蝴蝶品種逾200種,每種外觀都不一樣,有些甚至在旱季和濕季不同模樣,單憑肉眼對照參考書,未必準確辨別到蝴蝶品種,因此引入人工智能系統。系統目前處於起步階段,暫時能夠辨認十種蝴蝶,包括虎斑蝶,成功率頗高。協進會的目標是在兩年內訓練系統辨認245種蝴蝶。

市民日後上傳蝴蝶照片至系統 可即時查出其品種和資料
邱榮光表示,系統成熟後會開放給公眾使用。屆時,市民把在郊外拍下的蝴蝶照片上傳至系統,便能即時查出其品種和相關資料。至於再下一步是用於保育工作,協進會將在蝴蝶園放置攝影機,讓系統辨認曾出現的蝴蝶品種,並記錄和分析牠與不同物種、環境、氣候的關係等。
協進會先後得到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和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在鳳園推展自然保育管理協議項目。人工智能蝴蝶辨識系統屬於新一期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下的項目。
環境及生態局轄下的鄉郊保育辦公室2018年成立,主要負責統籌和推動偏遠鄉郊的可持續發展。2019年10月,鄉郊辦推出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至2024年年底,已批出50個項目,資助總額超過2.7億元。環境局鄉郊保育經理鄧浩謙表示,有關保育項目不但維持保育地點的生物多樣性,也持續記錄到受保護物種和新的品種,反映項目有效提升保育地點的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