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延長NIH削支禁令 免影響醫學研究

聯邦法庭延長禁令,要求暫不削減國家衛生研究院撥款,避免醫學和科研受影響。 紐約時報

聯邦法庭延長禁令,要求特朗普政府暫時不能削減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撥款,避免醫學和科學研究受到影響。

《紐約時報》報道,麻省聯邦地方法院21日宣布,原定24日到期的禁令進一步延長,直到整宗案件有結果為止。在聆訊期間,興訟州份與研究機構都稱,削減開支將衝擊大學和醫院,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法官則要求控辯雙方具體說明,闡述各自的理據。

根據特朗普政府的構思,NIH將削減40億元的「間接成本」,涉及行政管理、設施營運等不同方面,而且政府補助比例會降至15%,餘下部分由相關機構自行設法解決。政府律師表示,私人基金會援助科研項目時,比例也在15%左右,但原告律師形容,政府將成本簡單區分為「直接」和「間接」,這個方法並不恰當,例如實驗過程會產生有害的醫療廢物,負責處理相關廢物的人力成本不能歸類為「間接」開支。

原告方又列舉了其他例子,表示經費枯竭會造成連串不利影響,例如醫院護士會被解僱;部分新藥的臨床試驗可能暫停;科研機構中斷實驗後,未來難以返聘被裁員工;院校失去補助後,難以吸引專才報讀博士等課程,資金較少的小型大學尤其會受影響。

在實際例子中,原告方表示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2020年斥資2億元,完成興建神經科學實驗室,按照計劃,部分資金來自NIH補助,政府這次削支後,嚴重打亂了經費規劃。

政府律師面對法官追問時,形容原告方仍有其他方法彌補影響,包括援引《塔克法案》(Tucker Act)向政府索償,又強調政府這次只是重新分配撥款,而不是減少補助。

對此原告律師反駁,不同科研機構實際情況不同,政府不應設定15%的資助上限。本報訊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