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死刑 特朗普冀震懾重犯

借錢要還,殺人償命,這是亙古以來的天經地義。但是,隨著「人權」呼聲增高,廢除死刑也成了不少國家(地區)的選項。當地時間20日,美國總統助理斯蒂芬˙米勒表示,總統特朗普終止了聯邦政府內的所有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DEI)的政策,並解僱了所有參與頒布這些政策的聯邦工作人員,還恢復了死刑。這一決定可謂一石激起層層波瀾。

2021年7月,時任美國司法部長加蘭宣布暫停聯邦層級死刑執行後,死刑一直處於暫停狀態。此後,特朗普與美國前總統拜登就死刑問題產生了激烈衝突。據報道,去年12月23日,拜登發布聲明表示,將為40名聯邦死囚中的37人減刑,改判終身監禁,並在聲明中稱,「我們必須停止在聯邦層面使用死刑」。

特朗普第二天在社交媒體對拜登此舉予以批評,並表示在他宣誓就職後,將指示司法部大力推進死刑的執行。今年1月20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重啟聯邦層級的死刑執行,並指示司法部長「採取一切必要且合法的行動」,確保各州有足夠的注射死刑藥物來執行死刑。特朗普強調死刑對維護社會安全的重要性,認為恢復死刑可以對潛在的犯罪分子起到威懾作用,從而保護美國家庭和兒童免受暴力犯罪的侵害。

此前,特朗普對拜登赦免37名死囚的決定極為不滿,認為拜登的這一行為「毫無道理」,是對正義的嘲弄,因此恢復死刑也是對拜登政策的一種回應。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曾多次表示支持死刑,此次恢復死刑可能也是為了迎合部分支持死刑的選民,從而為共和黨長期執政創造有利條件。

然而,自由派普遍反對特朗普恢復死刑的決定,認為死刑違背人權原則,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可能引發更多冤假錯案。也有觀點認為,死刑並不能消除社會的暴力與仇恨,反而可能加劇社會的撕裂與仇視。部分反對者質疑死刑是否真的能有效降低犯罪率,認為應該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犯罪問題,而不是簡單地依賴死刑。

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70%的國家廢除了死刑,這些國家包括大多數歐洲國家和一些其他地區。廢除死刑的國家認為死刑侵犯了人的尊嚴和生命權,隨著人權觀念的普及和法治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限制或廢除死刑。

有分析人士認為,特朗普的這一決定引發了美國社會對司法系統政治化的擔憂,認為司法系統正受到越來越多的政治影響,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美國國內的政治分裂。而且加劇了美國各州態度的分化。根據美國憲法規定,死刑屬於各州而非聯邦政府管轄範疇,目前已有23個州廢除了死刑制度,其餘各州的態度也日益分化,這意味著特朗普恢復死刑的實際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死刑,也稱為極刑、處決、生命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行刑者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結束一個犯人的生命。

另外,死刑是刑法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作為一種刑罰普遍存在於各國刑法體系中。因為生命的寶貴性和不可再生性,它成為刑罰體系中最為嚴厲的刑罰方法,故又被稱為極刑。遭受這種剝奪生命的判決的有關犯人通常都犯了嚴重罪行。

儘管這「嚴重罪行」的定義時常有爭議,但在現實保有死刑的國家中,一般來說,「謀殺他人」必然是犯人被判死刑的其中一個重要理由。

事實上,本著宗教與人道精神,美國在1967年一度廢除了死刑;不過在反對者的壓力和殘酷的現實之下,1976年美國又恢復死刑。並且由於聯邦制保留各州獨立立法權,美國在一些州有存在死刑,而在另一些州則沒有此項。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