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屆滿三年 特朗普將會英法領導人

美俄近來在烏克蘭情勢上頻多接觸,俄烏戰事將於24日屆滿3周年。美國拒絕共同發起一項聯合國決議,重申烏克蘭領土完整並譴責俄「侵略」行為。美國並反對七國集團(G7)在聲明中直接將俄稱為「侵略者」,這是美國首次不支持這一說法。路透社報道,與此同時,美國白宮發言人萊維特表示,總統特朗普將於下周與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及英國首相施紀賢會晤。

美國白宮公布,特朗普將於24日和27日,分別與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及英國首相施紀賢會面。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說,特朗普過去一星期多次與馬克龍通話,美國歡迎歐洲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同時指出,作為北約夥伴,歐洲需要加強自身防禦。

美國官員早前表示,俄烏戰事的和談不會有歐洲參與,引起歐洲多國不滿。馬克龍表示,訪美期間會向特朗普表明,歐美在有關問題上利益一致,並強調不能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示弱,否則未來將更難應對中國和伊朗。

馬克龍又指,特朗普期望就戰事達成協議,但做法引起不確定性,令盟友憂慮,但對普京而言則是好事。

聯合國超過50個成員國計劃提出有關烏克蘭問題的無約束力決議,呼籲為局勢降溫和停止敵對行動,以符合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的方式和平結束戰事,並全面執行聯合國的相關決議,特別是要求俄羅斯立即完全和無條件地,由國際公認的烏克蘭領土內撤離軍隊。

不過外交官員透露,美國一改過往兩年的做法,拒絕共同提出決議。

美國亦反對七國集團計劃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有關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把俄羅斯總統形容為獨裁者」的措詞。西方官員指,七國集團在過去的聲明中亦有提及有關措詞,認為特朗普政府今次提出反對,顯示華盛頓對烏克蘭問題的取態有重大改變。

美國務院最近的聲明也使用了類似措辭,包括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利雅得會見俄外長拉夫羅夫時的一份新聞稿,其中兩次提到「烏克蘭衝突」。拜登政府在提及二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陸地戰爭時經常使用「俄羅斯侵略」等措辭,而這一變化標誌著特朗普政府用詞的改變。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