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談以色列的殖民野心。近十多年如果聽到以色列擴建非法定居點的新聞,通常都發生在約旦河西岸,不會是加沙。不過原來早於1990年代末,以色列曾經入侵加沙,在加沙建造非法定居點。直到 2005 年前後,當時的總理沙龍改變策略,不再在加沙建造非法定居點,改為是在約旦河西岸這邊和耶路撒冷侵佔土地。沙龍的考慮主要是加沙已被壓縮到很細小,卻住了240萬人左右,跟西岸人口數目很接近;可是西岸比加沙大很多。如果以色列猶太人入侵加沙,很難在人口上達致稀釋的效果;將人數少的以色列人放入巴人密集的加沙,不安全。反之,約旦河西岸面積比較大,同樣是住了250萬人左右,以色列會比較容易蠶食巴人人口稀疏的西岸土地。
至於加沙,是放棄建居住點之後的 2000 年後,開始進一步加深監獄式的圍困,令它成為一個露天大監獄。以色列在過去廿年,是先蠶食約旦河西岸;之後,現在,再回過頭來吞食加沙。長久以來,全取巴人土地根本就是以色列的國策,也是美國支持的總方向。
最後第五點談「地產項目」。加沙戰爭於2023年10月7日開打,至2024 年 3 月,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建議以色列應該撤走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人,加沙的海濱財產可能非常有價值。
庫什納說,可以將人口帶到埃及或以色列南部的內蓋夫沙漠。以色列支持將人口趕去埃及,但拒絕考慮將巴人帶去以色列南部。庫什納本身是房地產商,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內是「中東和平計劃」負責人之一。被問及巴人是否應當擁有自己的國家,庫什納直言反對,聲稱巴人建國本質上會「獎勵恐怖主義行為」。
文章收結前做總結:由中東新聞反映,現在已有不少加沙人由南向北走,重返家園。而加沙地帶北部現時已有大量人口被困了100多天。他們與外界隔絕,沒有獲得食物、水、醫療用品和其他必需品。但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堅決留在自己的土地上。
回頭再說幾句特朗普。第一,特朗普站在內塔尼亞胡身邊那個記者會上的接管加沙之說,等同表示美國不再支持兩國方案。第二,只要我們將購買格陵蘭、吞併加拿大、收回巴拿馬運河這些事作為大背景,就會知道特朗普說要接管加沙並不一定是信口開河。特朗普對內要改革美國的內政和體制;對外,在美國軍事力量是地球最強之下,特朗普只需要出口術,起碼已經可以嚇退巴拿馬。特朗普不出兵去外面打仗是表層,他的底子,仍然是殖民主義的靈魂。所不同者,是他用一個商人的方式去演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