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edia-proc.singtaousa.com/photo.php?s=https://media.singtaousa.com/wp-content/uploads/master/2025/02/2025021218085824816.jpg&f=jpeg&w=815&q=75)
大型體育盛事大致可分為觀賞性質和參與賽事兩大類別。前者以觀眾身份參與的成功例子,有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4萬名觀眾坐滿大球場觀賞賽事;而後者則有香港馬拉松,7萬多位跑手落場參賽,置身於賽道中。上星期舉行的香港國際馬拉松賽,是本港眾多大型體育賽事之中唯一容納數萬人參與的項目。市民變身成為運動員,完美地展現出馬拉松的流行文化。
雖然馬拉松的歷史起源衆説紛紛,但一般都參考這個故事作為起源。相傳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臘,傳信士兵菲迪皮德斯從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傳遞勝利消息後力竭而亡。馬拉松賽的誕生,便是為了紀念這位傳信兵的功勞。在1896年的首屆現代奧運會,舉行了第一次馬拉松賽跑。
馬拉松文化象徵着人類的毅力、堅持和挑戰自我極限的奮鬥精神。馬拉松不僅是精英運動員的競技場,更是普羅大眾一起參與的大型體育盛事。近年流行起來的馬拉松文化,在全球各地迅速普及發展,吸引了大量群眾參與跑步活動,促進身心健康,並且為社會釋放正能量。隨着社交媒體和跑步應用程式的興起,使得跑步和馬拉松成為時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香港舉辦馬拉松有優勢
在城市發展和經濟效益方面,越來越多城市通過舉辦馬拉松賽事來提升城市的形象,展示城市的風貌和文化特色。馬拉松賽事能夠吸引大量外地跑手和遊客,帶動了當地旅遊、餐飲和住宿等經濟產業的發展,間接提升城市在國際間的軟實力。
全民參與馬拉松文化,透過穿越城市的賽道和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慈善公益、品牌營銷、嘉年華活動、科技創新等元素,展現出豐富的內涵,以及多元化的尊重和友誼。
筆者認為,本港的馬拉松賽仍有不少發展的潛質,期望賽事將來可以突破十萬人參與,包括更多外地跑手,成為全球標誌性的中西融合馬拉松賽。事實上,本港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擁有獨特景觀賽道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現代化的城市建築,這些條件恰好是舉辦馬拉松賽事的優勢。在來年賽事,可以為外地參賽者提供具吸引力的旅遊優惠,鼓勵他們在賽前後遊覽香港。只要得到特區政府跨政策局的鼎力支持,相信能夠優化擁有香港特色的馬拉松經濟。